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国学者培尔问伏尔泰:“一个无神论的社会能否存活?”伏尔泰回答:“可以,如果他们都是哲学家的话,但是世上少有哲学家。一个村庄,要想治理好就必须有宗教。如果不存在上帝,那就有必要创造一个。”这说明(     
A.启蒙运动确立了无神论的主导地位B.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C.伏尔泰认识到宗教信仰的社会价值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交锋非常激烈
2024-03-27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 选择题(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狄德罗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剥夺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利用教育愚弄人民、扼杀天才的事实,主张将学校从僧侣手中收回来,交由国家管理,提倡世俗化的教育,并主张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制度。这一教育主张(     

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社会理想B.根源于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D.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2024-03-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欧洲不同时期广泛传播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传播(     

A.打击了神权统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C.加强了专制王权D.引发了科学革命
2024-03-27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孟德斯鸠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属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执行和司法部门,以保障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政府效率B.防止权力滥用C.强化行政职能D.改变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孟德斯鸠认为,在共和政体中应教育人们热爱法律和祖国,要求人们不断地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立法权与执法权应该属于人民。在君主政体中为防止专制或约束君主的权力,应该借助贵族,教会与法院的力量。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A.倡导政治理性的应用B.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推崇法律和政治自由D.要求根本改变传统政治结构框架
2024-03-25更新 | 565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物质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传到了欧洲形成了另一东学西渐的潮流。它构成了中国之道影响法国启蒙运动,或法国启蒙运动接受中国思想的壮阔的历史背景。这主要是因为:(     
A.跨国文化交流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人民主权学说与儒家民本思想趋于一致
C.启蒙思想家借助外来学说抨击宗教神学D.理学传入欧洲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2024-03-25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双石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有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但是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在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跨进了新的时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又为高福利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西方国家在战后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条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法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简析“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促进以“蒸汽机作动力”的因素并指出“新的时代”的名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乡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走上“福利国家”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高福利”制度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世界近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世纪中叶,时任葡萄牙首相的庞巴尔侯爵致力于在全国设立大量世俗学校,并对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制度进行改革,他在科英布拉大学增设了数学学院和哲学学院,并相继创办了解剖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植物园、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这些措施(       
A.广泛提升了国民的科学素养B.扫清了国家近代化的阻碍
C.客观促进了理性思想的传播D.削弱了君主对国家的控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同时期,反对哲人的人自称“反哲人”。“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他们认为,哲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对启蒙运动展开持久的抵制,形成了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等

材料二   哲人与“反哲人”并非如字面上这样明确对立。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如,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

——摘编自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等

材料三   “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众多“启蒙思想家”根本就没有两个人在观点上绝对一致,甚至有些人能否被称为“启蒙思想家”都存在尖锐争议。如,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哲人”群体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哲人”思想中的内在矛盾之处,并简析其产生内在矛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围绕着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自由、道德和幸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人仅当服从于内心给自己颁布的道德律时,才获得了自己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即人要“自己为自己立法”。康德这一思想(       
A.旨在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依据B.恢复了被基督教长期泯灭的人性
C.折射出当时社会道德出现严重衰退D.丰富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内涵
2024-03-21更新 | 35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