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法国卢浮宫早期是在塞纳河北岸建起的具有政治权威象征 的卢浮防御城堡,14世纪被改造为豪华宫殿,正式成为皇家珍玩和档案收藏之所。十六世纪,弗朗索瓦一世开启了君主进行艺术品定制和购藏的先河,将大量意大利的文艺作品带到法国。1793年卢浮宫对公众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卢浮宫的这一变化历程(     
A.折射出法国政治和文化的发展B.反映出民众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
C.展现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D.体现出了工业文明的平民化趋势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令《古希腊公民的公共闲暇活动》

材料二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三 到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四 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廷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 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拨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4-04-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 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1492年,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面向现实;到了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了。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局限于文学家,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意志的康德都属于启蒙思想家。这一变化(     
A.源于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B.推动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
C.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D.鼓舞了中国维新思想家们的斗志
2023-08-0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王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说明(     
A.工厂制度弊端显著B.思想变革影响艺术
C.封建制度不可挽救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代是中世之终末,而宋代则为近世之发端。政治上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艳对权力的主体。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时代大异其趣:官吏选用制也发生变化,科举制普遍化,贵族政治过渡为官僚政治,高等官职由天子决定和任命,庶民也获得为官的均等机会。经济上处于实物经济结束期和货币经济开始期交替之际。文化性质亦有显著变化,经学、文学、艺术都呈现出庶民性质。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

——据(日)内糜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整理

材料二   中国当代学者对 “唐宋近世说”颇有争议。

观点

学者

人们可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王曾瑜

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阎步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3-07-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在这里,杰出的思想家被统称为哲学家,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这些哲学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而不是与学者对话;他们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戏刷、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

——摘编自[关]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法国启蒙运动的三个代表人物并简述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的基本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写作大多“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的动机。

材料二   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个最迅猛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的两场典型资产阶级革命并用一句话都括其作用。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
9 .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推动西方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材料二   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身份社会的瓦解,欧洲17——18世纪的契约出现“从身份到契约”的新变化。西方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看重分析了从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是用以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体。

——【英】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1)依据材料一分析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17——18世纪西方“契约论”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0 . 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维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更大的限制。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在这种要求下欧洲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宗教改革拉开帷幕
C.近代科学开始兴起D.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