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关中之 人,我狄居半”。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 少数民族政权“素尚儒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外来的佛教逐新中国化,中国与欧亚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 多民族国家一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词语“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1904 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 9世纪中国西欧社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学者对中世纪的认知。
2022-11-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教研联盟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