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68年,法国商人庞库克出版了对开本《百科全书》并高价销售。里昂书商将此书缩小为四开本出售,价格便宜,销售激增。他只好跟进在法国出版了四开本。此后瑞士书商又出版了更便宜的八开本,他被迫再次效仿,使《百科全书》的价格一降再降。由此可知当时(     
A.资产阶级是启蒙运动主力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启蒙运动得益于资本推动D.法国文化市场竞争激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改革社会的建议,……在经济领域内实行自由放任主义,鼓励工商业自由发展;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在宗教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三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023-03-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下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2023-03-01更新 | 1258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637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四条基本原则,首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其后,法国修道院院长加伊因为讲授笛卡尔思想而被逐出卡昂大学,巴黎一位修道院院长还因为向笛卡尔借用论据而碰到麻烦。这反映了(     
A.理性主义对宗教信条的冲击B.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C.人文主义对封建秩序的冲击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觉醒
2023-0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两部重要著作,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都应该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去竞争。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在人的天性中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是如何自私,他总是会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虽然他什么也得不到,只是为别人感到高兴。当我们亲眼目睹或是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时,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同情或怜悯。我们常常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无须证明的事实。

——摘编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概述材料一的主要观点,说明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观。
2022-1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四校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书中汇集了他从大约1760年起研究经济问题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他观察并思考国民财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决定一个国家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并将“劳动”作为他的答案。亚当·斯密的研究(     
A.有助于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B.揭示了工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C.套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D.为殖民掠夺提供了合理辩护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关中之 人,我狄居半”。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 少数民族政权“素尚儒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外来的佛教逐新中国化,中国与欧亚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 多民族国家一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词语“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1904 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 9世纪中国西欧社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学者对中世纪的认知。
2022-11-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教研联盟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著《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自古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国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著史范围固然详于本国,薄于“蛮夷”。19世纪,魏源(1794~1857)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42年出版,1847年增为6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海国图志》各自反映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初,欧洲文化界出现了一股质疑、否定牛顿的思潮。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认为,牛顿采用的定量方法分解并扭曲了自然,要理解自然,必须更多地依靠感官所接受的直接印象。这一思潮的兴起,反映出(     
A.知识界对理性社会的反思B.物理学开始进入新时代
C.工业化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D.英德两国争夺欧洲控制权
2022-09-2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卢梭认为,个人的最大自由无疑是群体的最大不自由,而“在社会状态中,正义代替了本能,行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因此个人必须服从公共意志,建立政治共同体,“遵守同样的条件”,才能获得全部的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A.以公意保障个体的平等B.契约是全体一致的同意
C.人民应该让渡个人权利D.国家是保障自由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