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学者陈乐民把“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比喻为一团线的线头,抓住线头牵拉开去,把线团打开的整个过程,就是十四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描述的“革命链条”(     
A.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抨击了教会腐败和保守思想D.起源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2022-11-30更新 | 1243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政治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了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启蒙思想家以非凡的胆略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奋发图强,创建“千古未有之奇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中国社会的命运。此后,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思想家都相继发出改革社会的强烈呼声。他们要求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加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转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谈及法国启蒙运动特点时指出,启蒙不应该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理性的纯粹运动,“理性”不应成为区分知识分子和人民的一条鸿沟。真正的启蒙,应由主客体之间互动而成,每个启蒙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这一论述表明法国启蒙运动(     
A.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B.尚未摆脱专制束缚
C.受众群体局限在上层D.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启蒙世纪,有教养的欧洲人唤醒了一种新的生命意识。他们愈益感受到一种驾驭自然和人自身的力量感:周而复始的瘟疫、饥荒,朝不保夕的生活和天亡,毁灭性的战争与脆弱的和平,这些构成人类生存的无尽苦难,此时似乎终于开始屈服于批判性才智的发挥。从前,人心思定、害怕改变;如今,人心普遍开始思变,害怕停滞。在18世纪,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的信心与现实主义结伴而行,而不是乌托邦空想的表征。这种新趋势之所以蔚成风气,启蒙哲人居功至伟:他们着手提出种种设想,亦即社会、伦理、政治、美学纲领,它们旨在增进自由而不是抑制混乱。启蒙运动既是一场人类心灵革命的产物和表达,也是这场革命的一个主要动因。人类一手应用理性原则,一手通过理性实验,运用理性探究并且效法自然。他们的希望立足于现在而非过去,尤其是立足于他们有充分理由憧憬的未来。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自由的科学》

材料二   中国20世纪初的启蒙运动,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知识精英”们居高临下地对民众进行“启蒙”,按照康德的说法,这种把民众当作儿童来引导和教育、知识精英以民众的监护人自居,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之所以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是因为知识精英们自以为从西方接受了一整套的启蒙口号和价值观念,就掌握了绝对真理,就有资格成为民众的启发者和新时代的圣人。他们一方面自己还没有经过真正彻底的启蒙,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自己的知性去得出这些价值原则,或至少用自己的知性去检验他们所接受的这些价值观念,从逻辑上和学理上探讨这些观念的来龙去脉,而只是出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迫切需要,来引进一种现成的思想符号或工具。

——摘编自邓晓芒《启蒙的进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启蒙世纪”的新趋势以及“启蒙哲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知识精英与启蒙运动”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主编《百科全书》的狄德罗曾因“思想危险”罪被捕人狱,该书160余名条目作者在受到监视后相继退出编纂队伍:《百科全书》更被教会指责为“异端”,1766年,法国国王又下令收缴全部售卖的《百科全书》,并予以烧毁。据此推知,百科全书派
A.宣扬三权分立政治学说B.反对专制王权并倡导科学
C.支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主张以世俗王权取代教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

——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6、17世纪的主要科学成就不是在大学里面发展的,而是在沙龙里面发展,并出现了培根、开普勒、哈维、霍布斯、笛卡尔、波义耳等鼎鼎大名的科学家。这反映了当时
A.对自然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B.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
C.近代科学前进方向尚未明朗D.科学家主要来自平民阶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启蒙思想家指出:“权力属于人民,这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正当性的原则。它意味着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需要不断完善B.人民主权学说论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C.社会契约维护了人民民主D.人民共识是构建政权体制的理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狄德罗认为观察、思考和实验是我们认识自然界的三种方法,人们通过精确的实验可以“探访自然”“多方地拷问对象”“有意用一些最奇怪的试验来挑逗自然”,从而发现新的事物。这表明
A.人文主义冲击传统认知方式B.近代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经济发展助推理性精神觉醒D.自由平等观念引发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
A.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宗教神学地位的动摇
C.开启了近代自然科学D.西欧政治民主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