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3 . 【虚构秩序与社会发展】

赫尔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类社会进步,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类拥有独有的“虚构能力”。人类的几乎一切社会秩序,不管是政治制度、经济秩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宗教等等,都不是天然存在,而是人类意识虚构出来的。当时下的社会秩序束缚了人类时,人类就会虚构出一个新的秩序将其取而代之。对于人类而言,虚构秩序的进化代替了身体进化,大大加速了人类发展的速度。

请以“虚构秩序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指出: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或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那么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鼓吹司法独立,希望“朕即法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二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维护法律的强制性B.构建三权分立原则
C.否定专制独裁政体D.鼓励民众参与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时,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于是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这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动影响深远B.欧洲人普遍推崇孔子及其著作
C.中国和而不同的治国理政思想D.儒家思想曾影响欧洲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圣经》中记载了诺亚为了延续地球生命,每种动物都挑选雌雄一对带上方舟。18世纪中期编订的《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中对诺亚方舟故事做了解释,“诺亚方舟一定很大很大。它不只是容纳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两头羊不可能足够,要养活那对狮子势必得有数百头羊”。由此可见,此书(       
A.鼓励运用理智独立思考B.利用科学完善基督教义
C.宣扬新教伦理改造社会D.借助信仰构建理性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世纪时,当中国社会经过“康乾盛世”后逐渐陷入沉寂和保守后,孔子的学说却在亚欧大陆西端的法国迅速传播,伏尔泰在作品中写道“中国人最了解、注重培养与完善的就是道德和法律。子女孝敬父母是中国政府的根本”,18世纪中国文化在法国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传在当时进入高潮阶段B.适应了启蒙思想家变革社会的需要
C.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D.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异常明显
2024-04-30更新 | 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英国十八世纪出版的《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惊叹于飞岛国发达的数学、天文学及其飞行原理,但同时他也发现这里的科学家们充满各种奇思怪想,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粪便还原成食物,将冰煅烧成火药。这反映了作者(     
A.认为科学研究脱离实际B.对感性的高度赞扬
C.认为科技推动社会进步D.对理性的反思批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