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魁奈编写了《中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他将古代中国的统治当作一切政治社会的典范,认为这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法律开明、道德淳朴的国度,并据此提出了“合理专制”的概念。魁奈的观点(       
A.为君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C.为法国政治变革制造舆论D.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深入交流
2024-02-22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固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他们肯定个人价值、表达个人真实感情的工具。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教研组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2024-02-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卢梭指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他们团结起来,才是他们保存自己的唯一方式。“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B.广大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求
C.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发展趋势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经济诉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提出:“总之,我们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也会造成各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必要且合理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公道的,因为它是为达到社会的坚定目标——我指的是维持社会生存,保障社会幸福所必需的。”这一言论(     
A.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发展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C.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D.顺应了德国统一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称“哲人”,贬斥、抨击哲人的人自视为“反哲人”。巴黎大主教曾发布训谕斥责卢梭,维护受到攻击的基督教;一些人在《审查周刊》等保守报刊上发表丑化哲人的文章,充当君主政体的“唱诗班”;还有一些人为争夺地位与荣耀而“选择阵营”,不断向哲人发起挑战。“反哲人”把哲人的“危害”总结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这是法国革命中“哲人阴谋论”的核心内容。

“反哲人”花费大量精力刻画哲人的负面形象,但效果并不明显。启蒙运动时期189部含有哲人角色的戏剧“处处都涌现出对比鲜明、令人震动的哲人形象”。 “反哲人”构想的“哲人阴谋论”在启蒙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体系中并不新颖。虽然集“哲人阴谋论”之大成的《关于雅各宾主义历史的报告》曾轰动一时,但随着普遍的思维方式的改变,“阴谋论”很快被时代抛弃了。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反哲人”的群体构成及各自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人阴谋论”被时代抛弃的原因。
2024-01-22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实质上是一部“政体论”。文中写道:“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其阐述的根本意图是(     
A.探索构建近代国家治理体制B.论证法律和政体的关系
C.宣传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D.推广近代法律法规知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皇帝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成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成为民众自觉递循的行为规范;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皇帝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二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当时的西欧,曾经出现过一个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热,朝野市井到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如茶叶、陶瓷、丝绸、儒家学说、政治制度……十八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康熙中期开始的,历经康、雍、乾、嘉四朝,被认为是清代的盛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还远未建立体系。随着法国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证明其所推崇的“理性”,并以之对抗宗教的愚昧和皇权的神圣。孔子的这套充满实用理性和自然理性的道德体系,无疑为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宗教提供了极好的武器,而中国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文官制度,则是对抗西方世袭制的有力理论。

——摘编自蔡若明等《论十八世纪西欧的中国文化热》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的态度及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的背景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高举理性大旗从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设计的同时,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主张有神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具有重要政治意义,这表明孟德斯鸠意在(     
A.抨击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B.批判封建专制的腐朽制度
C.描绘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D.强调理性与信仰协同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