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最初,唐太宗命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后改为礼部待郎,并增加了比隋朝多三、四倍的科目,确定以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六科为常设科目,唐太宗还规定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三月止,为考试日期,规定所有考生,必须考以《春秋》《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内容度贴经,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由中国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新发展的客观趋势,促成了唐太宗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治国之策有何特点?分析这些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

材料三   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9%。

——摘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治理中如何显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综上,谈谈你对影响国家治理因素的认识。
2021-02-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14-18世纪的500年间,欧美世界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如图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言论
伏尔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许多新技术,形成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众所周知,机器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机器……当纺织、制钉、刀具这些行业早早实行机械化时,多数行业却仍然保持手工操作,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且、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在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的体现。
(2)结合所学写出工业革命中“人造动力”及运用的范例,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这五个时期大体上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时期、资产阶级巩固政权时期、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时期相适应。这种分期法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全部历史,也可以反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期法。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后两个时期,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气化与建设共产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主张通过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方式,阻止本国金银财富的流出,政府也通过使用行政手段来禁止货币和金银财富的输出。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则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阶段,这一时期主张通过保持贸易顺差的方式,让更多的金银财富流回本国,通过对输出的原料收高关税,对输入的原料实范减税或免税,支持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重农主义兴起于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提倡自由竞争,减少国家干预。作为法国早期资产阶级的重要经济思想,重农主义充分表达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需求和愿望。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将农业视作经济的根本,认为只有农业部门才是唯一可以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坚持“自然秩序”“自由放任”的理念,认为人类社会尤其是经济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进而提出“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和“对土地所有者单一课税”的观点,为法国日后的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晓琳《西方国民经济学思想演进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重商主义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农主义兴起于法国的背景。
2024-05-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概莫例外。为此,他不仅叙述了欧洲史,还叙述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亚洲民族的历史,其文化史或文明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视野。伏尔泰借自然规律论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海不可能覆盖于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上,那样的看法是同万有引力和流体静力学定律相抵触的”。

材料二   施宾格勒在1918~1922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中认为,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8种高级文化。即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尽管作为有机体的文化具有差异性,但它们的发展却又遵循有机体的普遍规律。每个文化的历史都要经历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和文明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经历一千年左右的漫长岁月。布罗代尔放弃已有的理论模式和欧洲史局限,全面考察和比较了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他在“绪论”中说:“我立足于长时段,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辩证关系,从时间上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从未使我失望。我还从地域上进行尽可能的比较,因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全世界,使之‘世界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浩《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历史观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史研究范式的看法。
6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数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历史变化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样,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典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试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布洛克(英)《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

8 .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