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思想运动重要代表思想主张或成就
文学三杰、美术三杰、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②、加尔文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等
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阐释启蒙运动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在继承前人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1)结合所学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格。
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法国伏尔泰
法国三权分立学说
法国卢梭


(2)材料二中所示三位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分别形成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大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3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任选表格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2021-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人类社会的变化推动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这些人……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下表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中的阶段主题

序号主题序号主题
“新三民主义”“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马克思主义”“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与科学”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18世纪影响欧洲文明进程的思想解放运动名称。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人”的主要政治主张。
(2)按主题出现先后顺序对上述序号进行排序。写出与“民主与科学”主题对应的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名称,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1-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育才卓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轨迹,每一次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孕育和滋养,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据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整理

材料二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具体见下表)。他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简表

中心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时期1540—1610年1660—1730年1770—1830年181O—1920年1920年至今

——摘编自潘教峰等《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基于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支持、科技革命的历史分析与前瞻》

(1)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自然科学与思想解放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2)据材料二及所学,从“政府政治”“经济社会”角度分别说明英国、法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言论
伏尔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
7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020-09-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019-10-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