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16世纪末,一些在欧洲受基督教新教改革冲击的天主教派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播宗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和器物文明。中国受個于“天圆地大”的说法,“地圆之说。直到利氏(玛窦)西来而新知之”。清朝史学家赵翼则认为,“自鸣钟、时晨表,皆来自西洋……货绝技也……及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16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传教主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把不少的儒、道经典翻译介绍回去。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法国重农学派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则认为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中信息,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勾画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的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7,18世纪的中西方新思想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理有据,逻辑清晰。)
2022-12-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自文艺复兴,走上了一条文化强国的道路。文化不仅成为欧洲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成为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文化发展是欧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真正杠杆。在文化强国方面,欧洲有两个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其一,摆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为主。有学者指出:十三、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什么地步。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一千年。其二,批判与创造相结合,更加重视创造。欧洲的成功在于更加注重创新,视其为淘汰旧文化中的糟粕的手段。相反,在文化创新方面,如果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批判旧事物上,则不能获得如此效果。

——摘编自朱孝远《欧洲文化强国如何由衰及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意观点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2-11-1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政治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了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启蒙思想家以非凡的胆略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奋发图强,创建“千古未有之奇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中国社会的命运。此后,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思想家都相继发出改革社会的强烈呼声。他们要求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加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转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欧洲大事年表(部分)

14731543哥白尼在世
14831546马丁·路德在世
15091547亨利八世在位
15091564约翰·加尔文在世
1517《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15641642伽利略在世
15711630开普勒在世
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打败
16321704约翰·洛克在世
16421727牛顿在世
16431715路易十四在位
1651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891755孟德斯鸠在世
16941778伏尔泰在世
17231790亚当·斯密在世
17561763英法“七年战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别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10-3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复习点11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0-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是一个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理性的高光时代。启蒙思想家们运用理性思考和处理他们能遇到的一切。在人与宗教的关系上,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赞的论说。在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各自管好自己的边界,不能彼此触犯,否则便是不可原谅的。尤其是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由于历史上,他们的权力是不受限制的,所以,便是必须改变,甚至推翻的。整个社会都被放在有序的契约上衡量。在人类知识谱系上,理性的最亮的星——近代自然科学也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历史、哲学、政治都要为自己套上一件科学的外衣,才能在启蒙思想家的知识盛宴上获得一席之地。但也有人站在历史的广角上,说这是一个理性之名泛滥的时代。启蒙思想家们借用理性之名,将上帝的信仰打翻在地;将政府的威严打翻在地;将人类的温情打翻在地;将一切学科的个性打翻在地,成为科学万能论的温床;将西欧人置于世界民族的峰顶,成为了种族优胜论的理论根据。


结合材料,联系世界近现代史知识,针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的提取准确,论证全面,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2022-10-15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鸣教授在《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一书中,对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来讲,制度总是不宜多变的,制度总是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

但是制度又必须是发展变化着的,这不仅是因为制度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使然,也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与人的需要。当然制度创新并不能盲目地进行,制度创新必须是以——些要求为前提的。首先,制度创新必须要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同样,制度创新也不例外。只有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才能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来审视各种制度,从而促进制度的不断更新;其次,必须要有创造性:创造性表现在制度创新上,不仅要求赋予新制度以新规定、新要素、新组合,还要求追求一种高效化的社会制度。这也是制度创新的目的所在,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制度创新。

——摘编自吴珙《制度现代化视域下的制度创新一基于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上的制度创新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航海以后,海路大通,人类历史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认为,16—18世纪是中西方文化关系的蜜月期;19—20世纪上半叶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关系是不平等关系;中国的崛起开启了中西文化关系的回归—平等的文化关系。他指出, 19世纪东西方形成的东西方文化观都应重新检讨,尤其是西方文化观。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前提是对对方的承认和尊重,如果丧失了这个前提,就谈不上对话。

—摘编自周学军《2021年世界史研究发展报告》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相关知识,选取材料的一个阶段或从整体上自拟具体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持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9-22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4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百所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