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思想的力量

政治理念:在霍布斯的体制中,主权者一旦选定,人民便最后退了场。而洛克则主张“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政坛危机:1762年,(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在《苏格兰人》45期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国王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剥夺其议员资格,引起各阶层的强烈反弹。“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1781年英军在约克投降引起国内舆论哗然,人们指责政府和国王干预,造成北美巨大失策。1782年,首相诺思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

连锁现象: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说:“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为英国展示了组织政治制度的方式”。


问题
(1)分别指出霍布斯和洛克所设计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归纳18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坛危机的直接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3)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提及美国“政治制度”的权力构架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理念?请具体加以说明
2020-04-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有人说,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四:“让我们每一个人向邻人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让(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潘恩《常识》1776年1月于北美大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哲人们提出新思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问题上有何表现?
(3)综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3 . 罗丹曾面对卢梭的塑像发出感慨“他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指“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君主政体
C.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诸多定律及学说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4 . 中西文化

材料一   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在《哲学词典》中曾作诗称颂:“唯理才能益智能,但凭诚信照人心;圣人言论非先觉,彼土人皆奉大成。”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改编自伏尔泰《论孔子》《风俗论》

材料二 对于“中体西用”观最彻底和最有说服力的批判,是“西学第一人”严复。严复的批判开始集中在对中学的批判上,因为捍卫中学的神圣性是“中体西用”观提出的根本原因。严复对中学的批 判,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等先进理论对中国文化中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行剖析,并结合 中西方文化对比来进行的。

——王岗峰《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伏尔泰尊崇孔子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严复批判中学的原因和目的。
(3)概括上述二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020-05-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2020-03-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6 . “政治制度”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地区,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也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遗产。

材料一:希腊人的特殊环境,使他们无需组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来抵御外族,他们组成一个一个城邦,他们的政治基本上是民主的,当然是贵族中的民主。

——《顾准文集》中国市场出版社

材料二: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最自由的国家是其法律建筑在理智之上,这样国中的每一分子才能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书籍摘记

材料三:1789年4月30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就职演讲中称正是这部“伟大的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斯宾诺莎思想的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所说的“伟大的宪法”。
2019-10-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徐汇、金山、松江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7 . 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

(在英国)一颗曾戴过王冠的头颅立即滚了下来。人民开始懂得,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权力与法也不是神授的。我们完全可以反对国王的专制与暴虐,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原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也可以被法律所制裁。这一种意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英国通史》


问题:
(1)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重要思想?
(2)有人说:“作为思想革命的启蒙运动是构建现代社会的强大动力”。结合启蒙运动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019-09-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启蒙思想

材料一: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人们各自放弃其仲裁权并把它转交给一个中间人(指公共权力机关);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人人遵守国家的公共意志即社会契约。……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

——卢梭《社会契约论》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在社会契约学说上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2019-08-1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久隆模范中学高二历史下册第6课《启蒙运动》练习

9 . 霍布斯与洛克思想之比较。

材料一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

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那就不存在裁判者;由君主或他的命令所造成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向公正无私和有权裁判的人提出申诉……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制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予以服从……

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1)依据材料,概括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观点。

(2)比较两人观点的异同。

(3)他们的思想对以后的西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10 . 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

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雷蒙特鲁松《卢梭传》一书中的叙述:

1794年10月,卢梭的灵柩运到巴黎,受到当地民众的隆重欢迎,有人举着“《社会契约论》是立法者的指路明灯”的牌子。后来的评论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教科书,也有人说他是各种专制主义的依据,还有人认为卢梭是法西斯主义的鼻祖。所有这些说法,无论是褒是贬,都断章取义地发挥,不符合它的整体思想。我们应当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选取并概括作者的事实陈述。

(3)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卢梭学说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2018-03-26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