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初,法国思想家们对现实生活做了冷静的思考;国王的昏暴肩朽、宫廷的荒淫无耻、费族的骄奢淫逸……这就是法国的社会现实,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批判矛头:不仅要指向天主教,更要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新的批判,需要新的理论武器。17011703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军被英军赶出尼德兰,引起全法震动,法国人认为英国取胜的秘诀是英国的自由。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年),统治阶级忙于改革财政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控制相对放松。于是,在法国出现了一股"学习英国热"

材料二   伏尔泰说:"我最先敢于用明显的语言向我国人民解说牛顿的发现。当我称赞洛克时,一个既反对我又反对他的浪潮就掀起来了。"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浸透了他对专制制度的强烈敌对情绪,但对于用何种政治制度去取代专制制度,却没有明确的结论。到英国后,通过考察英国政制,孟德斯鸠才找到了自己苦苦思索的理想政制——君主立宪制,他希望法国仿效之。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永清《法国启蒙思想家与英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初法国出现“学习英国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发现”的内容,并分析18世纪初英国文化的传播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2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2019-11-06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非选择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书的传记

《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1751 年开始,至 1772年完成。

主编狄德罗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出身于手工业家庭的他承担手工业栏目。他亲自到工场、车间去观察,甚至直接参加劳动,以准确地描述各种机器和工具,解释各种操作程序和工艺。此外,他还主张把国王的权威降低为由人民的允许才能获得。

其余的编者共160人,他们系统地把当时全部知识汇编为一部以字母顺序排列的多卷本图书。在生产与传播链条上,他们与出版商、经销商一起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处于一种恶劣的行业环境中。比如,一方面完善的版权保护缺失及盗版围困等;另一方面,由于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启蒙观念,招致了当局的不满。

《百科全书》历经流言、迫害最终保存下来。随着价格逐渐下降,读者群由传统的精英阶/层渗透到了诸如律师、医生等中产阶级,由法国境内到超出国界。作为编书官方语言的法语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最终法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国际通行的学术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书在出版之初达到数百万图尔里佛的规模,此后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致使它成为 18 世纪最大的生意之一。

——摘编自[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启蒙运动的生意》

请你对“一部书的传记”加以解读。
昨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在《论俗语》中指出:拉丁语(官方宫廷用语)是“矫揉造作的”,而俗语简单易懂,反而是“较高贵的语言”,用俗语取代拉丁文能够表达民间的声音。俗语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把文学的表现权利第一次交还给了人民大众。在宗教改革中,路德在翻译《圣经》时更注重用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所以他用德语翻译了《圣经》。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各国语言版的《圣经》不断出现。法语中的“启蒙”含有“光明”“智慧”之意,18世纪成了法语的时代,欧洲的很多国王都成为法语迷,很多国家的达官贵人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而感到自豪。法语成为18世纪后民主运动、思想解放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胡斌《语言的力量——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的另一种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语言和思想解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特别是法国人,急切地渴望激进的变化:‘人类将不会自由,除非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在18世纪,神圣权利和皇位继承的不变法则受到普遍怀疑:废黜永久的‘固定的’君王有时带来积极的结果,而非灾难。‘固定的物种’的进化也许是有益的。”对以上历史叙述解读正确的是(     
A.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主张废除君主制B.启蒙运动已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高度
C.欧洲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启蒙思想家从根本上挑战神学世界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美籍华人丁义华曾指出:“(法儒孟德斯鸠曰)国民道德,为共和之基础,至哉言乎!……诸公果欲缔造坚固之共和国,道德心切不可不有也!”康有为也认为:“孟德斯鸠谓专制之国尚威力,立宪国尚名誉,共和国尚道德。”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充分践行了孟德斯鸠的民主共和思想
B.孟德斯鸠关注国民道德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C.共和思想影响了近代世界的民族解放事业
D.国民道德是民主共和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2024-04-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1755年《在若弗兰夫人沙龙里诵读伏尔泰的悲剧〈中国孤儿〉》[法]勒莫尼耶,1812年作

图2:《红磨坊舞会》[法]雷诺阿1876年作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对比两幅画作,概括其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体解读。(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其中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不仅将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他还在《中国孤儿》中写道:“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象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文化交流会因社会环境而产生一定误读B.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C.儒家思想对西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D.启蒙学者欲借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以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四个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内部及其之间人口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平台,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会形成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

——摘编自施诚《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选择15世纪后大西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5-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88年8月,在巴黎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对牛顿的匿名书评,它语带讥诮,夹杂以夸张的赞扬,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带有随意性,牛顿力学不能够作为建构真正物理学的基础。此文颇为粗糙,却发表在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关系密切的刊物上,不免令人诧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B.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C.“光荣革命”影响法国D.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