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 .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21年,沃波尔担任财政首席大臣,全面主持政府工作,为避免内阁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预先交换意见。作为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制定政策时兼顾土地所有者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727年,他在下院建议国王年金由70万英镑提高到80万英镑。乔治二世便让沃波尔继续担任财政大臣。沃波尔为保证内阁事务顺利进行,长期担任下院议员,还利用他掌管的财权,收买拉拢议员。议会中支持沃波尔的力量不是来自一党,除了辉格党团体外,大多是非党派议员。1742年,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原内阁绝大部分阁员,继续留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近代内阁制的萌芽和形成》

材料二   直到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现实: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责任内阁制由此出现。在这种新制度下,首席大臣必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人物,赢得下院多数的支持,内阁成为“民意”的代表。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公共政策的议案主要由内阁提出,党的有效组织和党鞭的督促,为内阁通过议案提供了保证。内阁连接了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机构,两权通过议会“合并”,也保证了立法和执法的有效性。

——摘编自《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沃波尔内阁长期执政的原因,并说明当时英国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的理由。
(2)据材料一、二,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制度的演变趋势。据材料二概括责任内阁制确立与完善的推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近代英国内阁制演变趋势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3 . 妥协,就是以折衷的方法(即冲突双方都放弃自己部分要求的办法),解决争端和避免冲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文化断裂、社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

——摘编自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美国宪法是一部“活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法国模式”在1870年后转变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妥协”的主要政治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妥协机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17-03-0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如皋市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陕西渭南·阶段练习

4 .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摘编自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来已有学者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辛亥革命这场“大妥协”。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023-08-05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2018-11-13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年)
世 界
英 国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899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岛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 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 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英国人确信“人们有权合法地追求自己的世俗利益”、追求“掌有自由的生财之道”的时候,江南人也走上了为交换而生产的致富之路。“民生有欲,人必有私”,这一社会生活的公理,为江南人冲破“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禁锢而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充足理由。而“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潮、匠籍制度改革和最先在江南实行的“一条鞭法”,则赋予了人们从事工商业活动和摆脱土地束缚的自由。当1644年弥尔顿在英国议会发表《论出版自由》演说的时候,当1672年英国议会颁布《信仰自由宣言》的时候,当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成功建立起民主政体的时候,当1690年洛克发表《政府论》确立“天赋人权”原则的时候,当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发展近代市场经济的口号和原则的时候,当1795年英国使团访华给中国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要求与中国建交的时候,中国却处于清朝的专制统治之下。

——摘编自许苏民《人学史观视阈下的中西大分流——对“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之新思考》

材料二   顾炎武对各地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述。例如,记晚明苏州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形,“居民大半工技,金阔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吴民不置田亩,而居货招商,阔阑之间,望如绣锦”;东洞庭之民“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记杭州情形,“城中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记徽州情形,“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商贾虽余货,多不置田业”。记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情形,尤为详细,“市舶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兵互为市,若广之濠镜、澳(门)然。商舶则土著,民釀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8世纪英国与中国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姆斯·威尔逊是美国立宪建国的领袖,他在费城制宪会议上的发言多达160余次。认为国会的权力直接来源自民众,而非来自各州的让渡,要求两院议员都由人民选举,并以人口为基础平均分配议席。提出自由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专制,另一个是放荡堕落。为了阻止后者,应该给予政府适当的权力,但是为了预防前者,还应当合理地划分这些权力。宪法分立法、执法与司法部门,使它们相互牵制,就是为了实现后一个目的。宪法更像是人民签署的授权委托书,他们委托代表行使权力,并保留收回委托的权力。

——摘编自胡晓进:《唐姆斯·威尔逊与美国宪法》

材料二   近代梁启超是宣传民权思想较多的思想家。他提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表”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他详细介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热情称颂《人权宣言》。他指斥“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产而奴隶盗贼吾民”,还认为“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其量应相均”。但又说在中国当时条件下“民质不良”,“自由之说入,不以之增幸福,而以之破秩序;平等之说入,不以之荷义务,而以之蔑制裁:……权利之说入,不以之图公益,而以之文私见”。

——徐怀东、张茂泽:《评维新派的“民权”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主张与启蒙思想的对应联系,并简评1787年宪法实际运用的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权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指出资产阶级对启蒙思想理论的实践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千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国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根据材料,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10 . 政治治理与民主模式探索

材料   民主,是指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的意愿进行的治理,它是关于国家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制度。在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进程和具体内容既具有共性的一面,包含着普适精神价值和基本原则规定;又具有特性的一面,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多样性,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表现样态。民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概括材料中体现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从中任选一个,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2021-05-08更新 | 58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