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材料一、英国首相、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1)据材料一,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下权力结构体现的政治原则。

材料二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到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应提名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而任命之……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影响。

材料三   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而且他是不向议会负责的。总统任期七年,这在一个共和制国家里是很特殊的,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王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中办法。

——摘编自[法]瑟诺博斯著《法国史》


(3)材料三体现了法国政体的哪些特点?总统任期说明了什么?
2023-07-25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妥协合作精神】

要从多元利益格局中产生共识,就必须要有妥协合作精神。这种妥协合作精神用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头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

——摘编自严杰夫《在深思熟虑与政治权力之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妥协与合作”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04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

材料二   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2)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2022-09-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3届高三选必1一轮导学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却在非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变迁。虽说新制度仍需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完善,但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第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光荣革命中学到了许多:后来的英国人们,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中去寻根溯源。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从世界各国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他们打着代议制民主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摘编自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1)指出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英国“新制度”实现路径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8世纪英国在构建新制度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德两国代议制中国家元首权力、政府首脑产生及与议会关系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体系与意识形态建构常常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新的政体”的具体权力分配,并阐述其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局特点,简要说明《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如此设计的原因所在。结合所学,指出民国时期体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一部法律文件,并说明其如何体现启蒙运动的思想。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   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
2022-05-01更新 | 26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时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政治妥协已经普遍广泛地应用在解决国际争端当中。因此,我们只有全面地把握和利用政治妥协的价值内涵、实现原则及其功能,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出政治妥协的真正意义,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在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当中,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就可以利用政治协有效和平地解决问题,促进国家政治体系的健康运行。

——摘编自中国(南方)学术网《政治妥协的价值内涵、实现原则及其功能》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11-01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并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秦之“书府”、汉之“石渠阁”都是重要的档案馆。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论衡·别通》记载:“萧何(西汉丞相)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很多档案被收录进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账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档案工作者被誉为“城市的卫士”。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材料二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在近代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其谕旨曰:“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1901年,《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1902年,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递交的国书。

材料三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可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的报告。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华盛顿及其继任约翰·亚当斯是按照独立前在英国国王统治时期的方式,通过盛大隆重的礼仪亲自发表国情咨文演说。但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感到这种过分的排场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极不相称。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历史由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与古罗马在文书档案管理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王朝外交出现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国情咨文制度的发展如何体现了民主精神。
2023-05-30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2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后,日本和中国都选择了变法图强,在清末立宪改革运动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其立法理念、制定过程等多方面都深受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清末立宪运动从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开始拉开序幕,1906年五大臣考察日本宪政此时日本已经跃然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被誉为“宪法之父”的伊藤淖文详细介绍了日本宪法的原则。考察大臣们归国后对立宪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反复阐述,各阶层人士也纷纷发表言论,强调日本立宪成功的意义以及模仿的必要性。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饮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

——摘编自柴松霞《〈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的成效分祈》

材料二   任何国家的政治转型都必然处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1718世纪,法国屡次在海外争夺中败给英国,一些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解决良策。不少法国革命领导人都游历过英国和美国,甚至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前,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这虽然增强了政府职能,但也隐藏许多危机。政府大兴土木,路易十六为了搜刮钱财重新召开了关闭很久的三级会议,这不仅得罪了第三等级,连特权阶级也得罪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治转型经历了专制君主制、议会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帝制、君主制、总统共和制、帝制以及议会共和制的漫长过程。

——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西方政治变革的认识。
2023-05-28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9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华盛顿。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英)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人权宣言》确立了被称为“不朽的原则”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人权宣言》从原则上提出各项基本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编自赵铁生《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原则的宪章——<人权宣言>》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四   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更关心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顾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限的联邦政府是这部宪法的核心。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主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材料五   1857年末改革诏令发布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沙皇依靠高效的官僚机构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且制定出相当完备的改革法案。这表明历史积攒的隐性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力量既来自农奴制的思想危机和克里米亚战败后的政治危机,也来自于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不断改革。索洛维约夫说:“如果改革大业不是在专制皇权的主导下开始,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将会强大得多,并会将改革完全倾覆。”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二世发挥了主持者和平衡者的作用,并且成为最终的仲裁者。他促使贵族主动提出改革,在形式上保障了贵族对改革的参与权,使得改革没有变成贵族与沙皇的公开冲突。在最为关键的土地和赎买问题上,亚历山大二世表达了平衡地主与农民利益的公正立场。在政治斗争中,他对贵族和政府的方案都采取了模糊立场这就保证了贵族对沙皇的信心,同时转移了斗争的焦点。最终在沙皇的保护下,编纂委员会(改革的中心机构)的主要成果得到保留。

——摘编自张广翔等《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材料七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八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标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阐释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5)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6)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7)材料七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历史纵横
(9)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世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