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公民人人参与政治,人人关注政治,人人思考政治的氛围。虽然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但是开启了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源头。文艺复兴使西方人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试图通过对权力来源、权力失衡的思考以及对各种政体的比较,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体。洛克在《论政府》中指出: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孟德斯鸠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三权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经典性理念。

——摘编自何越《西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从法律层面巩固了这场非暴力革命的成果。该法案中写明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事有选举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简单地说,该法案确立英国议会为英国最高主权代表,废除了君主个人专制。17世纪是英国的革命年代,最终以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画上句号。“光荣革命”更换了英国人不喜欢的国王,其他的制度性变革是在此之后一点一点完成的,英国迈上了渐进平稳改革的道路,而且再也没有爆发过暴力革命。

       ——滴编自刘成《从革命到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光荣革命”初步实现了哪些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选其中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德雷德·斯科特案

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带回密苏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

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

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

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

——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

(1)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指出该案所反映的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并简析该判决带来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邦联政府无力偿还内债,纸币急剧贬值,人民负债累累,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各州润纠纷频起,邦联政府禁不能止,令不能行。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谐和”时,应由中央立法,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张芬梅《美国1787年宪法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妥协的产物》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麦克马洪总统企图恢复君主制没有成功,不得不宣布辞职。19世纪末,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但都归于失败。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 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联邦派”与“州权派”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争论”的结果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法国“君主复辟运动”连续失败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和行政权可以赋予一些官员或常设机构,而这两种权力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立法权体现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则是执行国家的一般意志。立法机构要么由人民执掌(小国),要么实行代议制(大国),代议制由各个选区选举代表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讨论,代表由人民授权。同时立法机构应该由两部分构成,除了人民选举的代表之外,另一部分由贵族集团构成,两部分分别集会、分别讨论,互相遏制。孟德斯鸠认为,行政权归于君主。君主通过否决权参与立法,但不能通过创议权参与;他的手下却要受到立法机构的审查和惩罚。

——摘编自马剑银《孟德斯鸠语境中的“法”及其“精神”——重读<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17875月,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历时127天的制宪会议,并最终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这部有形和成文的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联邦制政府。根据宪法原则,政府的横向权力分割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执掌;国会议员和总统分别由地方选民和全国选民通过选举人团选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和参议院通过任命。政府的纵向权力分割于联邦与州和地方政府,为州和地方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延续美国的地方自治传统。

——摘编石庆环、李俊霖《英美两国宪政体制的源流及其特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不同之处,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其主要成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从政治构架的表象来看,英国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君主、上院、下院依然是国家最主要的权力机构,君主依然高高在上,拥有全部的行政权和部分立法权;议会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是国家主要的立法机关,上院同时还掌握着司法权。不过,在表象的背后,实质性的变化却发生了。

——摘编自刘金源《渐进的改革:英国政治现代化道路及其启示》

材料二   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和法国革命宣传的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吸引了整个欧洲和美洲的人们。在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地区,这些思想观念激起了革命运动;美国和法国革命的理念还促使社会改革者组织更广泛的释奴运动。然而,美国和法国革命只保证了白人男性公民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平等权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三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革命的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共同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进步人士的极大同情,他们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学习的榜样,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及1791年宪法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联邦宪法的再版。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制,并将1789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前言。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就国王的行政权作出特别说明:“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并且只有依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宪法为公民规定了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重新确认了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的原则。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的“消极公民”无选举权。宪法生效后,制宪议会的代表们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律不参加竞选,不进入新的立法议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与1791年法国宪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791年法国宪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对一些政治行为也有不同的评价。在中世纪时,如果对国王不忠或不服从,那将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即使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也被看作是不忠行为。1628年“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就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1649年在判处国王查理一世的死刑时,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国王的地位已降低到国家和人民之下。经过“光荣革命”的事件,国王被赶走,新国王在种种条件限制下登上王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对“不忠”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劳动分工对西欧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是1520615日,教皇利奥十世宣发布的《主,起来吧》通谕封面。通谕限令路德在收到通谕之后的6天内来罗马,并宣布放弃异端邪说,否则将把路德逐出教会。路德却最终将教皇的通谕扔进了火堆。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思潮与文艺复兴》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路德为代表的“异端邪说”的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这种全新政体的特点,并指出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4-05-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