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已逐渐发展成为“法律至上”的传统观念。1215年《大宪章》的诞生表明数百年来英国王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实现了新的政治平衡格局。《大宪章》是王权的羁绊,“是国王和教会、贵族之间的协议、合同书,是一种契约”。英国贵族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勇敢尚武,追求自由,忠诚美德的贵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保护自由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主张尊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是盲目墨守成规,反而倾向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进行渐进的变革,最终形成了多方政治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种协商对话的机制。历经了1640年的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以及1688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摘编自普英《英格兰“光荣革命”中的政治妥协探析》

材料二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作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中政治妥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在17~18世纪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由于国情的不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清朝晚期徐继畲《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政体形式及“创古今未有之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处于转型之中的西方国家兼具民族国家、工业化国家、殖民主义国家等多重身份。将资本主义经济运作、具有前瞻性眼光的资本家的积极行动和一个发展最为迅速的体制即具有强大行政、立法、司法、军事能力、保护私人产权并与其合作的国家统合起来,正是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成功转型的秘诀。

材料二   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期,欧洲国家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名获得了非西方国家的土地、劳动力和市场资源,并在法治环境中,用野蛮的方式将工业生产节奏和生活需要传播和强加于世界各地的农村地区,用西方棉纺资本和技术强行取代全球南方国家传统手工业生产,这对全球南方国家原有经济体系和商业网络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全球性的劳工队伍被工业资本主义的新秩序组织起来,欧洲国家制定了新的世界经济分工,在世界经济的“大分流”中成为拥有特权的发达国家。美国1787年制宪使得奴隶制在宪法的保护下合理生长,联邦军队强行迁移印第安人部落,为白人定居者腾出兴建棉花种植园的空间,单一经济作物发展模式更是将无数美国奴隶的后代投入到“第二次奴役”的深渊。国家则通过官僚机器和法治体制,强制实施低工资制,并对劳工阶级的反抗进行暴力镇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西方国家“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3-07-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2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国家权力的中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美国近代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开战,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根据材料一,捐出英国议会通过这一系列法案的日的,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美、德国家形成的不同道路,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和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违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四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中宣布解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3)材料三、四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它们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0-10-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初升高衔接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主义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后没在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
——以上材料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追求个人的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依据材料二,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四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怎样的”内在的限制””?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2019-01-30更新 | 7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庄河六高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

——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
2018-09-07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失败的?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卷入“美金公债案”被免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
并被迫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7年另一“四大家族”的代表宋子文因引起“黄金风潮案”,牵涉舞
弊被迫辞职。其心腹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被免职。但这些对高官的处理,却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
果,民国腐败依旧愈演愈烈。 蒋介石在一则日记中写到“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
是非倒置,一至于此!”。他在总结豫湘桂会战失败时,更痛心疾首的说:“由于我们自身种种腐败
缺点的暴露,可以说他们到了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1948年国民政府设立
“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蒋介石亲选蒋经国主管,“扫除腐败势力”。对此任命,蒋介石称“虽然
我晓得这个职位可能使经国遭到忌恨,甚至断送前程,但是我必须派他去。经国是可以担任此一任
务的唯一人选。”但也没有能挽回蒋经国“打虎”失败,贪腐纵横的现实。
                                          

——摘自王春瑜主编《殷鉴不远:民国时期的反腐败史话》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44—1949年国民党及其政府腐败的影响,指出国民政府反腐败的特点。
(2)据材料二回答,与国民政府反腐败相比,美国的反腐败有什么特点?
2017-12-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