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17世纪是荷兰的崛起,19世纪是英国的崛起,20世纪是美国的崛起。其中,经济因素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巨大。   

经济体制的维度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凡是能够成功崛起的大国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科技创新的维度近代历史已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国家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崛起的大国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技术转化和应用能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科研体系往往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维度从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程来看,能否构筑开放的贸易格局,将国内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有机衔接,在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是决定大国能否成功崛起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温俊萍《经济史视野中的大国崛起——基于荷兰、英国和美国的经验》

围绕材料,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5-08更新 | 1139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做为构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比喻为四个长条黑匣子,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这些制度的优势,使得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但1900年后西方的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针对材料中该学者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使得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0-10更新 | 370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中世纪与现代的历史分界,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15—16世纪;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认为西欧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发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分界线应该是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请从材料中选取一个“关于西方中世纪与现代的历史分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他突破了西方传统经济学认知经济发展的模式,试图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的作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和认知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在不连续性假设基础上,把动态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认为创新就是新组合对旧组合加以破坏或颠覆的过程。对此,他曾这样形象地比喻:多少辆马车相加,都不能得到一辆火车;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熊彼特非连续性创新模型

——摘编自《熊彼特之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等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20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欧洲重大政治事件简表



从材料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1-03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019-05-11更新 | 436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世界部分国家崛起时从教材中提取如下材料:


英国莎士比亚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美国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
德国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日本“黑船事件”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希望改革日本社会,实现富国强兵。1889年明治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当时,日本的机器工厂已经有三千多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