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阶段名称

特征

15—16世纪

准备阶段

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创造出一个新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

成熟与全球扩张

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使命”

二战以后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任意一个西方国家为例,简述其近代化的四个阶段。(要求:时间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17世纪是荷兰的崛起,19世纪是英国的崛起,20世纪是美国的崛起。其中,经济因素对大国崛起的影响巨大。   

经济体制的维度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凡是能够成功崛起的大国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科技创新的维度近代历史已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国家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崛起的大国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技术转化和应用能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科研体系往往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维度从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历程来看,能否构筑开放的贸易格局,将国内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有机衔接,在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是决定大国能否成功崛起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温俊萍《经济史视野中的大国崛起——基于荷兰、英国和美国的经验》

围绕材料,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模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或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解读材料信息,提取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两处不同,并予以阐述。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2021-07-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中世纪与现代的历史分界,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15—16世纪;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认为西欧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发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分界线应该是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请从材料中选取一个“关于西方中世纪与现代的历史分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他突破了西方传统经济学认知经济发展的模式,试图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的作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和认知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在不连续性假设基础上,把动态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认为创新就是新组合对旧组合加以破坏或颠覆的过程。对此,他曾这样形象地比喻:多少辆马车相加,都不能得到一辆火车;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熊彼特非连续性创新模型

——摘编自《熊彼特之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等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20更新 | 46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欧洲重大政治事件简表



从材料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1-03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做为构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比喻为四个长条黑匣子,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这些制度的优势,使得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但1900年后西方的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针对材料中该学者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使得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0-10更新 | 370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原则民主”指的是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而“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两者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关心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社会公正的必要性问题,比较抽象,带有“务虚”的意味,也都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人民大众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实际参与,属于“务实”的精神,也更善于接受客观现实的限制。两者之间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但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层面。

——摘编自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