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项目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总统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官员如何产生总统任命议会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内阁

材料二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与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对照材料一,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综合上述回答,归纳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017-11-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新疆班)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年)
世 界
英 国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899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岛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 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 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代议制形式?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的不同。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对各自政治、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宿迁市洋河实验校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22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5 .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   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第二条   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   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12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   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
2022-05-01更新 | 263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三   “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四   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河道改良项目,但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2)阅读材料三和《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政治权力分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0-12-1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衣乒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裳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9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恃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贸易自由代替了保护主义。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2)依据材料三,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英国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它们的被废除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议会改革和工业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0-05-0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不仅进行军事战,而且进行经济战。1806年11月,在打败普鲁士后,拿破仑在柏林签署敕令,禁止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大陆。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激起社会与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

——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二   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法国国有企业做起了执行计划的“火车头”。20世纪50—70年代,法国经济增速一路领先,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四位。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的经济政策,并简析实施该政策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在19世纪中后期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法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增速一路领先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法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却在非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变迁。虽说新制度仍需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完善,但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第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光荣革命中学到了许多:后来的英国人们,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中去寻根溯源。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现代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818—1883年)…,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阶级斗争而被推翻,并被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他之所以会得出这结论是因为他相信,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够他们去购买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这种不充足的购买力最终必然导致工厂倒闭、失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和最后的全面萧条。此外,马克思认为,这种萧条将变得日益频繁、日益严重,直到最后失业的无产阶级在绝望中被迫起来革命为止…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抗萧条的,因为随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再存在私人雇主、利润,从而也就不再存在购买力的不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英国新制度¨实现路径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8世纪英国在构建新制度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后果,指出马克思的解决之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