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拿破仑本人对法律输出作出过如下表态:“《拿破仑法典》的种种利益,公开审判,采用陪审团制,要成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对于一个像在你的职位上的人来说,宪治将是好政策;你会发现公众舆论的支持会给你以优于四邻专制国王的天然的优势地位。”这说明(     
A.拿破仑借助法典扩大影响力B.《拿破仑法典》巩固了封建帝国
C.法国已战胜了欧洲封建势力D.《拿破仑法典》对世界影响深远
2023-01-20更新 | 3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86年至1384年间,英国城市人口从125万猛增至400万。农业生产中三圃制更加盛资料显示,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谷物收成可以投入市场中去交易。在约翰王时期,约翰王的权力扩张贵族们无法容忍的地步。贵族终于无法忍受,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斗争。在这种背景下《大宪章》诞生,它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在关于封地继承金的确定上,《大宪章》规定镑,是一个定额,不再由国王全权定夺,任意确定数额;《大宪章》中规定: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决或遵照内国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捕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搜索或逮捕;国王及其官吏不得强取任何人的五谷或其他财产,不得强取任何人的马匹或车辆;输,不得强取他人的木材以建城堡或作他用等。

——摘编自齐越《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大宪章>比较

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立宪诏”,宣布仿行立宪,《钦定宪法大纲》中写明自天子以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在附则的第三条中还规定了臣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卧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摘编自王志安《简析<钦定宪法大纲>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大宪章》规定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大宪章》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并简评《钦定宪法大纲》。
2022-12-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每一部宪法都包含两个维度:它首先是一部关于如何经营国家的指南;其次是一份契约,以其制订之时为参考,调节各方的相互竞争关系。指南和契约是两件事,前者呼应了机器的逻辑,而后者则跟叙事密切相关。有些国家的宪法更偏向前者,另一些更偏向后者。但是很多基于契约理念的宪法逐渐被淘汰,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内容不再适用。而美国宪法则是另一个极端,它基本上纯粹是一部关于政府如何运转的指南,其中充满了与当时的特定条件和具体问题相关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跟奴隶相关的内容。不过,这部宪法的基调体现了一些抽象的、普适的原则,并且设计了根据条件变化进行修正补充的机制,即宪法修正案机制。

—摘编自塔米姆·安萨利《人类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宪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4 .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C.外国侵略势力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D.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2022-10-19更新 | 157次组卷 | 10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1875宪法虽然是由三个纲领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但是它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一部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集中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
C.使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D.兼顾多方利益且适应社会发展
6 . 美国独立战争后,“让各州自个儿管自个儿的事”成为各地的普遍观念。各州以大肆宣扬主权为旗帜,为所欲为。华盛顿曾写道:“十三个独立主权,彼此攻讦,互相竞争,马上就会把全体毁于一旦。”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各州无视独立战争成果B.制定法律迫在眉睫
C.必须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国内战争一触即发
7 . 1406年,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但选民很少。1830—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选民人数由40万人增至60万;1867年和1883年的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增至200多万,但仍是成年居民的8%。直到1928年的新选举法,才实现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这表明英国(     
A.较多地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B.改变了议会的权力结构
C.通过渐变方式完善民主政治D.国内政治斗争趋向缓和
8 .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9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使立法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在参议院同意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这样的政体设计体现了(     
A.自由平等原则B.法律至上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
10 . 政治是博弈,更是妥协;形成合力,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厌倦了战争与动荡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形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国王相互妥协的产物。为了达成这种妥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威廉做出了巨大让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爆发了工业资产阶级向土地贵族(引者注:即原来的新贵族,工业革命完成前在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处于主导地位)夺权的一系列运动。土地贵族通过温和的妥协让步,换取社会的稳定和自身财产的安全。

——摘编自刘庆敖《务实妥协与英国近代政治的发展》

材料二   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实施过两次战略性的退却:一次是向帝国主义妥协,这是列宁依据对形势的判断,认为要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得到巩固,必须首先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一次是因为卫国战争结束以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了农民的普遍反抗而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列宁决定对资本主义做让步。

——摘编自周含华、李卫平《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美国海军将领马汉针对美国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情,提出了“海权论”,最终推论出:要优于其他军种大力扩充海军。他的理论一经产生,立刻受到英法日等国的欢迎,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扩军浪潮,各国军费开支大增,连美国也感到财政拮据。这样,召开华盛顿会议。日本海军政策的基础是日美海军力量710,最终美日达成妥协,日本与美国在主力舰上保持610的比例,而美国在太平洋水域防务方面做出让步……美国大海军论者批评这次会议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摘编自肖德芳《马汉理论与美日海上战略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威廉做了什么“巨大让步”。工业革命完成后,土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做出了哪些妥协让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英国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列宁“两次战略性退却”的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前一次的“退却”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美日海权争夺的背景。解释为何美国有人批评华盛顿会议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