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0年明治政府以明清律令为参考,以8-18世纪的日本法律为蓝本,修订成《改订律例》,1875年日本开始大量翻译带有罗马法精神的西方各国法律,并于1880年代颁布了近代民法、商法和刑法,1889年日本经三次宪法会议讨论后颁布了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由此可见(     
A.日本政治改革态度谨慎带有保守性B.宪法的制订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的民主化D.日本实现立法程序上的“脱亚入欧”
2023-01-16更新 | 513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870前后,俾斯麦先后接待了来自日本与中国的两批使节,日本“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作根本的改造”,中国“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因此,他预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据此可见当时中日的主要差异是
A.学习的根本动机
B.外交的谋略胆识
C.政府的改革理念
D.社会的发展程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作家末广铁肠创作的小说《哑旅行》著于1889—1891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晚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日本绅士隐太郎因慕“西文西学最合时趋”,又听得游历西洋的人都有名望,乃乘汽船从日本横滨出发,先后游历了美、英、法等国。期间虽偶有懂外语者或者友人帮助,但因时有失散,或者翻译水平低,导致语言不通,在饮食、居住、交通、游玩等方面闹出许多笑话。在纽约参观蜡人馆时,误以真人为假人;在伦敦,因寻人不遇,险被马车撞倒,还因“Bath”读音不正,误至“Bus”站;去往法国时,又误买了至比利时的船票,复从比利时乘船至法国的加伦,再从加伦转乘火车前往巴黎。虽然多有曲折,但是隐太郎也见识了伦敦的“地底铁路”以及立在当路上的“电信电话杆子”,还有巴黎“男人收税——法郎,女人无税”的舞场。在巴黎游玩后,隐太郎乘船取道东南亚,来到当时世界“四大埠头”的末站上海,住进日本人在美租界铁马路开设的东亚洋行,遍游上海滩的风花雪月后,始返回日本。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1869年8月,大村益次郎提出《兵部省前景规划》,力主尽快结束日本军制紊乱的局面,在全国实现统一军制。山县有朋也认为:“欲完成维新之大业,必须打破列藩割据之弊,实行中央集权,巩固政府基础。而欲实行中央集权,巩固政府基础,就必须建立帝国陆军,统全国兵权于中央。”
——《日本的明治维新》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大村益次郎和山县有朋的主张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三体现日本明治维新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具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改革后在体制、精神上具有局限性的史实。
2016-12-07更新 | 10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