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8856632
1870前后,俾斯麦先后接待了来自日本与中国的两批使节,日本“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作根本的改造”,中国“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因此,他预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据此可见当时中日的主要差异是
A.学习的根本动机
B.外交的谋略胆识
C.政府的改革理念
D.社会的发展程度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
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2016-11-27更新 | 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
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④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16-11-21更新 | 8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866年,清廷官员斌椿将游历欧洲各国的见闻做了记录,其中有关火车、高楼、宾馆、电梯、自行车、繁华的城市、盛大的宴会等的描述,无不妙笔生辉。这说明斌椿
A.对西方各国有了深刻的理解B.对西方文明的记录并不真实
C.对西方各国的体制过于推崇D.对西方文明深感羡慕与好奇
2017-10-06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