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政府正式推行“废藩置县”政策,颁布《户籍法》,次年进行首次全国户口调查,开始编制全国性户籍。《户籍法》规定“户籍旧习错综复杂,在于按照族属而不按地域编制,虽有遗漏而不便检查。此度编制之法采用臣民同等,华族、士族、卒族、神官、僧侣乃至平民,均按照地域编之”,“以其居住之地专收无遗漏为宗旨”,“根据各地方的土地的基本情况划分区域,以区为单位,各区设户长掌握其辖区内户数,人员生死出入等详细情况”。居住在同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为一“户”,“户主、直系长辈、户主配偶、直系晚辈、旁系亲属均须记录在册”。户主是家族之长,一户之主,家族成员按照尊卑、男女、长幼顺序记载,无论入籍、除籍、转籍均需户主申报。

——摘编自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材料二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城镇化发展,国家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历程。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意见通知,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编自李丹阳《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逻辑与趋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日本近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对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变革趋势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户籍制度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贵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入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吏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 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1492年,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4 . 在1812到1815年间,格林兄弟将广泛流传于德意志民间的古老传说和童话故事汇编出版,为这些口传故事赋予了统一的书面语言形式。他们的作品(     
A.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初步的基础B.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顺应了德意志走向统一的趋势D.讽刺了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2022-07-09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世界史(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业革命取得成功,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劳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断,德国的工人运动日趋高涨。俾斯麦政府迫于压力,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手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由雇主支付,,一个工人缴纳的保险费很少,仅占每天工资的1.5%。保险包括免费医疗、医疗护理、死亡丧葬、病中休养等。1884年7月颁布《事故保险法》,建立起了强制性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为退休者和伤残人士提供伤残及养老保险。此后,德国又颁布《孤儿寡妇保险法》《矿工保险法》等法律文件。

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高额的社会福利开支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社会保险缺口日益扩大,企业也因高福利、高税收和高工资的生产成本负担而被削弱了竞争力。在福利国家中,贫困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依赖社会福利的“懒人”和来自贫困国家的移民却越来越多,以至于令德国总理施罗德大声疾呼:德国不能再养懒汉了!……自1977年开始,历届德国政府都被迫通过开源节流等手段努力降低医疗费用,稳定法定医保的缴费率。

——财经纵横《铁血宰相创建社保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原因。

6 . 【地图变化与政治变迁】
地图的变化能够反映政治变迁,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的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1870年)

   
图二(1919年)

图三(1947年)


   

图四(1990年)

任选两幅图,分别说明形成此时德国版图格局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11月,俾斯麦与南德4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条约,南德4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关于重划德国疆界的内容是;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使波兰获得海岸线。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疆界的这种划定,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5%的领土。

材料三       1949年,在美英法三国控制的德国西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首都为波恩。半个月后,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首都在东柏林。

材料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国和柏林完成了统一。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时期分别说明近现代德国疆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09更新 | 6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1871年的德国
此时经历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成立

图2 1919年的德国
属于巴黎和会上被瓜分的德国

图3 1945年的德国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3-08-2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突破10新高考“热考题型”之“信息说明”类
9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现代化过程在经历启动阶段之后,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请选取材料中的任一方面,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明治时代的日本设计师片川东雄设计的奈良帝室博物馆饱受批评,理由是这种纯洋风建筑和奈良根本不搭调。大正时代建立的旧古河庭园,其红砖墙的西洋风建筑风格和东洋式的石灯笼、茶室等传统风格相搭配,“和洋折中”的思想溢于景中。这一变化说明(     
A.日本明治时代缺乏设计创新B.文明开化政策遭遇民众抵触
C.民众观念落后制约建筑创新D.外来文化应与本土风格融合
2023-01-16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经济篇命题情境13建筑-【小切口大历史】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