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后期的资本主义浪潮

(1)请将表格内所列的空格填写完整。
(2)请概述上述历史事件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2019-09-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德国就业比例图”。

出现这种趋势的基本原因是
A.宗教改革和城市化
B.国家统一和工业化
C.英法战争和殖民地
D.经济危机和同盟国
2019-08-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业革命取得成功,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劳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断,德国的工人运动日趋高涨。俾斯麦政府迫于压力,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手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由雇主支付,,一个工人缴纳的保险费很少,仅占每天工资的1.5%。保险包括免费医疗、医疗护理、死亡丧葬、病中休养等。1884年7月颁布《事故保险法》,建立起了强制性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为退休者和伤残人士提供伤残及养老保险。此后,德国又颁布《孤儿寡妇保险法》《矿工保险法》等法律文件。

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高额的社会福利开支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社会保险缺口日益扩大,企业也因高福利、高税收和高工资的生产成本负担而被削弱了竞争力。在福利国家中,贫困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依赖社会福利的“懒人”和来自贫困国家的移民却越来越多,以至于令德国总理施罗德大声疾呼:德国不能再养懒汉了!……自1977年开始,历届德国政府都被迫通过开源节流等手段努力降低医疗费用,稳定法定医保的缴费率。

——财经纵横《铁血宰相创建社保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原因。

4 .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势
B.德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
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
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德关系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津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因此,德意志资产阶级对于统一的要求是十分强烈的。……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118号,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国家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并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导致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58914-15日,戴高乐在科隆贝双教堂村接待了阿登纳,这是法德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晤,……戴高乐认为,“由于欧洲统一的重要性——这种统一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合作,我认为必须尝试把历史的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它们的力量才能联合起来”。阿登纳认为,“德法两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意志统一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人为推动欧洲一体化所做的努力。
2022-04-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1860—1870年德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7%,1870一1880年增长幅度达到4.1%。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B.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海外殖民体系的建立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外近代史上改革的作用:第一,它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它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它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然选择;第五,它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材料二   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五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所举事例不能重复)
(2)在中外历史改革中,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2019-12-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因素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成望,在很大程度上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取、所受的教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行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他们本身也都自以为是。

——(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

材料二 日本地制改革始于1869年,明治政府将各藩领主所辖版图(土地)和“户籍”(人民)收归中央。伴随着地制改革,政府着手税制革新,新地税的税率固定为地价的百分之三,一律交纳货币,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由于地税改革,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不再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材料三 明治政府地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租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剥削佃租的半封建寄生地主在日本百般受到扶植,拥有强大的势力,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包括佃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直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遗乏。改革后农民的抗争反而更加高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中地制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局限
9 . 经过大约30年的时间,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不但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树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作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这种变化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B.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建立
C.德国文化教育的新突破D.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
10 .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2020-06-19更新 | 41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开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六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