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德国学者托马斯·曼对1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的政治制度评价道:“我深信德国人永不会喜欢政治民主,专制对德国人来说现在是将来也是最适宜和最合意的一种。”导致近代德国具有专制特征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B.普鲁士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
C.德意志的民族劣根性D.德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君主制色彩
2 .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瓢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
B.“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C.“统一、权利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2021-07-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别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传统、王族血缘、派别利益,直至法律条文的措词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等。它们即使坚持着脑海中的信条,也必须脚踏实地维护着已经拥有的政治权益。因此,在谁也无法独占头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彼此妥协成为唯一的出路。…由于宪法的残缺、矛盾和可变性,使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生存下来,无需彻底变更。中、小资产阶级又依照自己的愿望对宪法条文作了微小的修改。

——摘编自郭华格《法国政治制度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

材料三 进入19世纪后,德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平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统一的积极影响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耶鲁大学美国史教授大卫·布莱特指出,北方的停战协议并没有解决内战的重要问题,19世纪中期的内战结束150年后,美国人仍在当初的一些问题上持续斗争。其意在
A.总结美国内战的经验教训B.突出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C.揭示时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D.反思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丁建弘先生在《德国通史》中评论道:把俾斯麦称作“白色革命家”是恰当的……他的道路有深刻的历史保守性,这种保守性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深入新帝国的各个领域。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
A.议会是国家中心拥有极大权力B.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掌握权力
C.实行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D.践行人民民主选举和立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桂荣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之外,与统治者高层对农奴制的弊端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有关。夏金霹在《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改革道路斗争的产物。农奴制改革前夕,全国农奴暴动愈演愈烈。同情农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主张推翻沙皇统治,彻底解放农奴。但由于着一股力量的孱弱以及沙皇统治的残酷,全国未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农奴解放运动。韩东在《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加速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还改变了国家的道德环境,推动了社会思潮和民主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有它的不彻底性。改革保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之后土地缺乏现象加剧,农民的耕地大量减少,从而导致了20世纪初俄国农业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021-01-19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26~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战争中遭到惨败。这使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总法令》等宣布农民有离开土地、拥有财产等自由权利,农民为了获得自由和份地,必须和地主订立契约,并缴付巨额赎金。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潘黎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年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工商业方面,应该先从“屑丝、纺绩等轻工业制造”入手,……政府应“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他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迎来了战前工业化的高峰,始终保持了高经济增长率。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并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两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020-05-0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人形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个比喻意在表明德国
A.由普鲁士主导B.君主立宪制确立
C.近代化尚未开启D.经济发展落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变法中,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阳明学:儒学学派之一,由明代王守仁发展而来)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立世的人世哲学,让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维新志士吸收了阳明学中对“自我”人性的强调,认为只有心明志坚的人物才能成为大丈夫去做大事业。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

——摘编自王建瑞《浅谈日本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纳影响》等

材料二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曾写过很多文章,进行过多次演说,很多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依据,康有为认为“(日本)地域比我四川,人民仅吾十之一。而赫然变法,遂歼吾国之师,割战辽、台。小国变法也可变强,大国因循也可致弱。”在康有为看来,“凡有兴作,必有失弊,几经前车之覆,乃得后轨之辙,今日本为我乡导之卒,为测水之杆,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他还认为,中国与“泰西语言文字不同”,学习经验很不方便,中国与日本“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日本道近而费省。”

——摘编自王秀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与借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71年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年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条倒》,提出“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完国家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仿制西式船炮
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人才
1865年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同年,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
1875年建议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武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年新设海军衙门;在天津建立陆军武备学堂

——以上材料均依据相关资料辑录而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局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