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文明与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1840年,眼看一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远来的“夷狄”小邦,日本朝野为之震动,这可视为日本人现代觉醒的开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或称“佩里扣关”,成为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看做明治维新的起点。明治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文明开化”政策,号召动员国人学西方,下令神佛分离,儒学被全盘否定,西装被定为官服。画家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如无本之木,缺乏支撑点,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与文化“离异”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与文化“回归”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成因。
3 . 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农奴制改革前,领地农民的同情者建议全体农民应当彼此和睦,以便时机一到一致行动。当时机未到来时,应当保全力量,自己不要作无谓的牺牲,即是说要保镇静,任何人不要暴露自己。至1861年,俄国沙皇在“二一九法令”中宣布:“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根据这些基本原则拟定的那些法令要对农民和家务农奴未来生活的安排作出规定,建立农民公社管理制度;但为了保留对双方都有利的当地原有制度起见,朕听凭地主与农民进行自愿协商。”

——摘编自《领地农民同情者致领地农民书》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前俄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并说明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解放后的所获并揭示“自愿协商”的真相及其历史局限性。
2021-11-25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第一辑-卷3
2021·山东滨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
A.健全法律体系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D.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2021-11-03更新 | 770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22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获得了哪些权益?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观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7 . 下图为某学生学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后,运用物理电学知识画了一个图示。据图可知
A.帝国议会处于权力中心B.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C.百姓真正成为国家主人D.虚位皇帝统而不治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后期,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重要入物都研究过阳明心学,他们十分看重阳明心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强调实践的主张,要求以实际行动变革社会。据此可知,阳明心学
A.因社会转型的需要而产生B.否定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
C.成为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D.对日本社会变革产生影响
10 . 近代以来,英法美德等国先后建立了程度不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
①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②法国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