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发表于1870年8月的英国《时代周刊》。画中英国“坐山观虎斗”,坚持“最安全的中立”,将比利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同时“睁一只眼睡觉”,对远处的“狗咬狗”保持密切关注(     

“狗咬狗”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欧洲封建复辟时期出现B.促使英国政府放弃均势政策
C.改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D.阻止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反映了1810—1840年美国棉纺织业的增长,这造成美国(     

A.垄断组织出现B.南北矛盾加剧C.西部领土扩张D.全球市场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68年10月,明治政府以京都府为试点制定了《京都府户籍仕法》,将城市町民(市民)和乡郡百姓分别编入“市中”和“郡中”户籍,并记载姓名和年龄、家族情况、户主与继承人、职业和财产等信息。随后京都府又制定了“士籍法”、“卒籍法”和“社寺籍法”。这些法律文件的制定(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保证了维新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C.利于稳定新政权恢复社会秩序D.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024-02-28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8年,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两年后俾斯麦被威廉二世解职,由俾斯麦构架的“大陆政策”被逐步抛弃,德国外交走向“世界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的热潮对德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在各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使德国人有理由相信,他们确实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是“世界精神”的集大成者,负有开化全世界的使命。然而,在许多德国人看来,国家虽然日益强大,但国际地位极不相称。历史学家特莱奇克宣称:“没有殖民地的德国‘注定只能当二等强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会领导人瓦尔特·拉特瑙说:“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和最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材料二   18903月,新上任的卡普里维政府拒绝了俄国驻德大使提出的将《再保险条约》延长6年的建议,答复是:德国愿意一如既往地与俄国保持最好的关系,但由于人事变动,目前必须保持冷静,所以不能缔结广泛的协定,不能延长该条约。1893年秋,德国希望将德、英、美三国共管的萨摩亚群岛全部划归自己,遭到英国拒绝,于是德国与英国的对手法国接近,向英国施加压力。18945月,英国与刚果国签订条约,试图租借一条贯通东非的地带。德法两国为此联合向英国抗议,迫使英国废除了已经签订的条约。在南非,德国支持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与英国对抗,甚至派出了战舰示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威廉二世时期的世界政策及实施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视角分析德国“世界政策”的影响。
2024-02-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横扫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已经成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调整了德国的外交政策,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有学者称,德国之所以采用大陆政策是因为德意志帝国从一开始就背负着一种法国抵押,“在将来,德国的每一个外交方面的敌人都可以无条件地指望法国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俾斯麦政府选择了拉拢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使之不能复仇的政策来作为基本的外交路线。这一政策被一些学者称为“保守性的和平政策”或“保障和平的政策”。按照俾斯麦自己的话说,“如果法国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我们就必须阻止她找到盟友。只要没有盟友,法国就对我们构不威胁”。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俾斯麦推行上述外交政策。俄、英、奥三国为争夺近东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重重,鉴于这些矛盾,三国都想保持与德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其支持。

1890年俾斯麦下台,德意志帝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改弦易辙,继俾斯麦之后的卡普里维政府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授意下,打出了“新路线”的旗帜,在国际战略方面开始滑离俾斯麦所制定的欧洲安全政策的轨道。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1897126日,比洛夫在帝国议会一次涉及对华政策的演说中对“世界政策”做了明确解释:“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占有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只给自己留下天空,自命清高,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之,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意志帝国的“大陆政策”与“世界政策”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61年12月,俄国陆军大臣米留金说:“必须形成一种力量或党派,用议会的话说叫中间力量,现在这个因素我们还没有,但显然是需要的。”1863年4月,他又指出:“对于俄国来说,没有比倡导出自政府更不幸的事了。”这说明米留金认识到(     
A.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B.沙皇专制政权的腐败
C.实现政治民主的必要D.议会制度改革的紧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执政者终于将吸收西方文化定位在德国国家主义和传统的儒学道德结合上。凡英法系统的思想,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天赋人权学说等均受到排斥,而德国的国家主义思想则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这主要缘于(     
A.德国在欧洲崛起B.政治民主化的需要C.日本的历史传统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023-11-15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前,英国驻普鲁士大使向政府报告:统一后的德国和英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可以为保护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做出贡献。普鲁士是爱好和平的,它领导下的德国将有助于英国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这一建议(     
A.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B.立足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
C.预见了未来欧洲局势的变化D.推动德国走上和平统一道路
9 . 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与同时期英法不同的是,其帝国议会是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的,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体现了远超同时期英法的“现代性”。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敢于超越英法是基于(     
A.国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压力B.广大无产阶级不懈的斗争
C.德国政府不对帝国议会负责D.工业化加快了政治民主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棉花栽培在17世纪早期就被引入北美,但直至19世纪美国棉花种植才大获成功。从殖民统治中的脱离,为获得新生的美国重新缔造了产业前景:在所称的“本土纺织观念”的影响下,任何一种能通过纺纱和织布取代英国进口纺织品的纤维原料,都会被认为是好东西。但在美国生长的短纤品种,不能用传统轧棉机器进行轧花。1794年,伊莱·惠特尼推出了一种新的轧棉机,极大地减少了清理棉花所需的劳动力。19世纪初,棉花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建立,使森林被砍伐,美洲原住民常常被武力逐出他们的土地。印第安人生活的社会结构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随着棉花开拓地的扩张,大量非洲奴隶被卖到如同“一座小地狱”的南方,奴隶们通过砍伐森林建立棉花种植园以满足正处于工业化当中的欧洲的需要。终于,美国成为了闻名的“棉花王国”。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栽培传播的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美国成为“棉花王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栽培传播的世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