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与日本明治维新具有重要的联系。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图3之间有何关系?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举出史实说明
2 .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上任之初俾斯麦便采取系列措施打压自由派,宣布议会休会,酿成了“宪法纠纷”,直到普丹战争胜利才得以平息。这反映出当时
A.代议制民主不符合普鲁士国情B.统一进展扩大强权政治的社会基础
C.议会和首相间的矛盾难以调和D.二元制君主立宪制逐渐地确立起来
2021-03-30更新 | 415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把中小邦的整个资产阶级都吸引到普鲁士一边来”,关税同盟愈扩大,加入这一市场的小邦就愈多,“这些邦的新兴资产阶级也就愈习惯于把普鲁士看成是自己在经济上的前卫和将来政治上的前卫”。这一现象可用来解释
A.德国实现统一的艰难性B.德国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C.德国民主改革的滞后性D.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4 . 材料   古代日本实际上是以天皇为政治的中心,但后来贵族和武士掌握了政治实权,天皇同政治就没有直接的联系了。日本开国后,天皇成为倒幕势力的中心。取代幕府的新政府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结构,天皇在神的面前宣誓今后实行的基本政策。将天皇中心结构从制度、法律方面予以明确的是《大日本帝国宪法》,即规定天皇“万世一系”,神圣不可侵犯,执掌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是指挥、命令军队的最高统帅。

——据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西方君主立宪制国家相比,近代日本皇权的演变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近代天皇制得以巩固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

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1871—1873年施行的地税改革也并未完全根除日本土地制度中的封建性质。地税改革有几条重要的规定,比如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后改为2.5%);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办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这些规定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粗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

——摘编自克连《世界文明史》第20章第4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和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5195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
A.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C.消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8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1)高杉晋被认为中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为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日本明治维新相较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突破?其具体措施是什么?

2018-09-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②1812年战争的胜利引发了俄国民主意识的觉醒
③1855年战争的失败使废除农奴制呼声渐趋高涨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10 .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
C.都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了工业化
D.都通过分权,实现了政治的民主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