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下表记录的某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过程,其中正确运用历史学习基本方法、论证过程科学准确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A史实依据:1860年一1890年,俄
国生铁产量增加2倍,钢产量和棉
纺织业的产量增加3倍,煤炭产量
增加19倍,石油增加200多倍。
   提出观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查阅资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
   法颁布。
得出结论: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
C 摘引资料:1898年光绪帝颁布变
法诏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确定主题:《中国科举制的终结》
D收集数据: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已与苏联、朝鲜、保加利亚、瑞典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形成观点:“一边倒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A.AB.BC.CD.D
2020-04-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二诊模拟历史试题
3 . 德国在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后,其内部在对待法国的政策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有人主张恢复法国的皇帝制,而俾斯麦则力主恢复法国的共和制。据此,俾斯麦认为
A.共和制不利于法国的稳定发展B.实行共和制度有利于欧洲和平
C.皇帝制度阻碍了法国社会进步D.法国革命成果有助于法德和解
2020-03-27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对列宁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
A.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B.改革后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
C.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发展进程
D.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5 . 一位学者回忆自己的一生,说:“我出生时,宗教法庭刚废除,小时候见到国内第一条铁路通车,后来目睹各地工人的抗议及暴动。我曾参与过几次战争,亲眼见到国家统一。我从事科学研究时,结合物理医学,才会有生理光学的著作。”这位学者应当是
A.德国科学家赫姆霍兹(1821—1894)
B.波兰裔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1867—1934)
C.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1874—1937)
D.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
2020-03-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6 . 从以下《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②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③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       ④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 . 19世纪60、70年代,“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为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实施“征服满洲”   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3-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二模)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的途径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的积累,自发转变;另一种则是转导型,主要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转导型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日本D.英国
9 . 主题在于“打下按西方模式建立一个近代国家的基础”,逐步形成既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共同特征,又有本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为起飞奠定了基础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B.明治维新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2020-03-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相对如图而言,明治维新后最突出的变化是
A.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B.从幕藩体制发展为中央集权体制
C.从君主专制转化为君主立宪体制
D.从东亚文化圈的国家到脱亚入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