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是德意志联盟及其成员国普鲁士1840-1870 年钢产量(单位:千吨)状况简表。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解释
年份1840185018601870
德意志联盟122.0196.9426.31044.7
普鲁士92.1149.3352.5916.7

A.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的盛行B.普鲁士专制传统的继承性
C.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的必然性D.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必然性
2020-08-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 6000 种,从柏林到瑞士,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
A.统一时机不成熟B.邦国林立、分裂割据
C.宗教改革不成功D.邦国执政阶级不一致
2020-05-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材料反映了德国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
A.交通工具不良B.封建农奴制度落后
C.邦国分立割据D.封建行会势力强大
2020-04-1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70前后,俾斯麦先后接待了来自日本与中国的两批使节,日本“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作根本的改造”,中国“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因此,他预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据此可见当时中日的主要差异是
A.学习的根本动机
B.外交的谋略胆识
C.政府的改革理念
D.社会的发展程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这告诉我们
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
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
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
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
B.英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法国共和政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