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人类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涉及土地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有关土地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意图。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阡陌),急耕战之赏,回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史记》

材料三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

——《魏书·食货志》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并说明促使后者出现的前提条件。

材料四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解放农奴宣言》(1861年)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五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1978~1990)(单位:万吨)

粮食棉花油料糖料
1978年30477.0216.7521.82381.8
1980年32056.0270.7769.12911.2
1985年37911.0414.71578.46046.8
1990年44624.0450.81613.27214.5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4)依据材料五,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促使其变化的农业制度创新。
2020-04-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16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法律制度不仅确保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时代发展需要。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民法典》第8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不在此限。

——《民法典》第54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民法典》第1134条


(1)拿破仑曾经说过“我们已经结束了大革命的传奇,现在我们必须着手于它的历史了,只需要在运用革命诸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些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法典》运用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哪些“革命原则”?

(2)该图描绘的是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夫妇前去颁布《日本帝国宪法》时,皇家出行仪仗图。阅读本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时的社会状况。指出这部宪法对日本社会现代化发展产生的意义。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概述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历史背景。
2020-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一 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而各自区域文明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春秋末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进入贵族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逐步形成了贵族与平民两大社会阶层。“平民”一词源于pleo,plenus,原意为“众”,通常带有“低贱”之意。该词常用来形容“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事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士”与古罗马的“平民”对各自地区在文明形成中各具特色的贡献。
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文明交流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但又是大势所趋。结合“戊戌变法”、 “1861改革” 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俄国、德国在近现代史的发展中是如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
2016-12-12更新 | 4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