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1871年的德国
此时经历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成立

图2 1919年的德国
属于巴黎和会上被瓜分的德国

图3 1945年的德国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3-08-26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末,德国东部的普鲁士以其一系列的军事成就向欧洲展示了它的崛起。从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开始工业革命。在普鲁士推动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启动,废除内部关税,实行自由贸易,逐渐扩大至德国大部分地区。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削弱,奥、俄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加剧,英国支持普鲁士,牵制法国。法国则等待普奥之战,坐收渔利。俾斯麦施展外交手腕,通过普丹、普奥、普法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材料二   联邦德国1960年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疲于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对各自盟国的控制力相对下降。1989年夏秋之交,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出走联邦德国。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抓住这一机遇,于19891128日正式提出德国统一问题,并积极推进两德及美、苏、英、法四大国会谈。19905月,两德签订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条约》,改变了民主德国的经济基础。199010月,德国再次完成统一。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邢斯文《德国历史上两次统一的政治经济原因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两次完成统一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德统一的影响。
2023-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结束后,人们对于理性的信仰已经衰落,但以福泽谕吉(1835-1901)为代表的日本国内知识分子,仍然坚定地信仰“进步”这一观念。这一信仰也导致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负面结论:颓废和落伍的反面教材;是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桥梁。福泽谕吉因此认为,日本实现开化的源泉在于西方。福泽谕言倡导“文明开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日本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福泽谕吉偶尔也规倡男女平等,但是仍然认为女性的主要地位在于家庭。他认为不可赋予政府过多权力。由于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他不出任任何政府职务。致力于著述、办报、办学。在福泽谕言看来,独立自主之于国家和个人,后者才是前提与基础,个人的独立自由将会促进国家的富强和民主。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日本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福泽谕吉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必须批判?
(2)根握材料并结合斯学知识分析福泽谕吉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