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这些共同形成了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王志力《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等

材料二   

1889年,日本制定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系国家元首,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在政治实践中,元老重臣代行天皇的意志,拥有国家的决定权。宪法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但实际领导是军部,军部行为不受限制。

                                                                      ——摘编自高兰《明治天皇权力的虚像与实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北宋相比,明治时期日本制约皇权方式的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为基础的旧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方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以此作为全国共同的时间。于是,人们生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继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的历法及基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与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方还厂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时候,中国政府也正在进行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运动,正是这场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陈代谢”。

       ——杨宁-《中国历史的新陈代谢》


(1)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日本改革历法的原因。分析说明日本历法节日改革的效果。
(3)明治维新时中国进行的变革运动是什么?说明中国的变革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主要不同。
2020-06-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米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2019-01-30更新 | 118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16页(人教版)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三百多年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

6 . 19世纪中晚期,中、俄、日三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00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
请回答:
(1)从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角度,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百日维新”中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俄、日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5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湖北省孝感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