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明治政府大力倡导欧美式教育方针,要求华族、士族、平民及妇女等“一般人民”的子弟“必须从事于学也”,强制贯彻的“国民皆学”方针的政策。对于幕府时代的各种教育设施,明治政府加以重新编组和改造,以资利用。幕府创立的昌平黉、开成所、医学所等高级教育机构,几经改组、调整,在1877年4月合并为拥有法学、理学、文学、医学等4学部的东京大学;诸藩设置的280余所藩校被改设为中学;万余所寺子屋被改造成小学.在以上各类学校中,四民子女无差别地成为同校、同班的同学,接受教材划一的新式教育.武士长期垄断、身份等级差别鲜明的旧文化教育体制,成为历史的陈迹。

——摘编自宋有成《新编日本近代史》


(I)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在推行教育改革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2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令》,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教学内容方面,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同时期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指出:“教人以善良比教人多识更为重要,故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1886年布的《学校令》明确规定实行小学四年义务教育制。1900年,明治政府废除小学征收学费的规定,1907年,又把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8%。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2019-01-30更新 | 663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贵定县城关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1900年,俄国煤开采数量增长52倍,采油量增长超600倍,铸铁产量增长8.5倍。此外,俄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19世纪60年代人口超10万人的大城市仅3个,20世纪初有29个。19世纪下半期,铁路大规模修建后,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城市,原有城市规模因铁路运营也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已转变为俄国大型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相应的大量圆石路和公路铺设工作有序开展。其他城市也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各城市道路路况明显改善,道路照明设施也迅速改善,大城市主要街道已开始安装路灯照明,城市电话网也迅速发展。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苏联建成了60个新城市和大型工人镇,改建了30个大城市。“二五”计划期间(1933-1937年),苏联又完成了400多个城市的改建和新建计划。苏联政府将它从全国汲取的资源通过行政调配的方式用于建造新城或改建原有的城市,而政府建造新城或改建旧城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限制大城市的规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主导下的极速城市化使得人口迅猛涌向大城市,一时间,城市生活设施严重供应不足;而这个时候,工业化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苏联政府并无余力扩建和维修城市生活设施,以增加供给。为了不让苏联城市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中的贫民窟现象,苏联政府找到了“减少需求”的办法,那就是贯彻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方针,不让人口集聚到大城市。对此,苏联一方面是减少甚至禁止在大城市进行工业建设,以控制大城市工作岗位的规模;另一方面是推行“身份”制度,以阻止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

——摘编自邓杰《斯大林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城市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12-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针对俄国改革农奴制的方案,历史上出现斯拉夫派和西欧派的激烈争论。斯拉夫派认为:连带土地解放农奴时,收取超出市场价值的高额赎金,用封建主义超经济强制,为资本主义土地关系的形成和工业化创造条件。这一主张使本来贫如洗的农民既失去了农奴人身依附关系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又丧失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西欧派认为:改革农奴制应该采用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形式二一雇佣劳动,主张建立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农奴享有土地的解放方式,为农民劳动的再生产提供了必要资料;同时,免除地主维持农奴制所付出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地主能够集中资源发展资本主义规模化农业生产,土地赎金构成地主经济转型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货币形态。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卷》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第四十三条   每乡人口为3002000名男性公民,辖地原则上不得超过距乡治所12俄里。地主享有对所属领地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的监督权。

——摘自186333日《解放农奴法案》


(1)概括材料一中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争论的焦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派主张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解放农奴法案》的作用。
2021-09-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3年,林肯以总统身份颁布了《解放宣言》。正式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于区域内,“所有被据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并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获得自由的人们,合乎条件的人“将被客纳于联邦的武装部队,为联邦服务'”。但《解放宣言》不适用于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对这些州的奴隶解放仍按18624月国会决议,采取自愿的、逐步的、有偿的方式实行。《解放宣言》是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宣言得到国内外进步人士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坚决支持和拥护。被解放的黑奴成为联邦队得力的同里军,此举使大批黑人奴隶参加了联邦军队,战争后期达到18万人,扭转了南北战争的战局,并保证了联邦政府夺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王世珍《论林肯废奴思想和奴隶制的废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奴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废奴改革对美国的影响。
2021-04-02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的基础上,1878年日本开启了地方自治的积极探索,府县会制度是其核心内容。1878年,明治政府正式设立地方府县议会,府县会实际上成为拥有一定自治权的地方团体,但其职权主要限于地方财政预算审议,几乎没有立法等职权,立法强化了府县行政长官对府县会的监督。进入19世纪80年代,面对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伴随立宪进程的推进,德国地方自治制度成为日本的模仿对象,现代地方自治立法也逐步展开。但在明治政府于1890年发布的府县制法案中,府县会仍不具备地方自治机关的地位,而成为具有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二重性质的机关。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日本对府县制进行了全面修改,正式承认府县会为法定的地方自治团体,但府县会的权限实质上反而被缩小。这可谓是日本地方自治的本土化,也是国家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日本之路。

——摘编自刘毅、蒋心培《明治时期日本府县会制度比较研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府县会制度确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府县会制度最终确立的原因。
2021-09-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前日本主要的出口商品是生丝、茶叶和蚕种,其余是棉花、铜和水产品,主要进口商品为棉织品、毛织品和金属类。在无关税保护的情况下,近代大机器工业产品大量涌入日本,使进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出口增长速度,出超变为入超。18601867年的八年间,日本出口贸易只增加2.5倍,而进口贸易竟增加了13倍。在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地理结构中,英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明治政府建立伊始,其对外贸易微不足道。甲午中日战争前四年,平均每年商品贸易总额是14400万元。1897年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出口额激增,从1914年的5.9亿元增长到1918年的9.6亿元,贸易收支连年出超。

——摘编自张传杰《明治维新与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前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021-04-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清朝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这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式,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学习美国。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中中国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二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种变化的新的军政关系。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

——《如何理解“以军部为核心”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抑郁已久的对政党政治的仇恨,对海外殖民的渴望,对亚洲盟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等各种右翼思潮一下子迸发出来,为(日本)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武寅《从协调外交到自主外交》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此观点。
2021-08-3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