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19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底,德、俄强占胶州湾以及旅顺、大连,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酝酿多年的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贸易,因军舰是黑色的同时船上又冒着黑烟,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日本紧锁200多年国门随之被打开,引发了日本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明治维新。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日两国在改革前所面临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由于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明治维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内容。
(3)中日两国改革形式相同,背景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请你用一句话归纳出导致中日两国不同结局的原因。
(4)结合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史实谈谈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71月,俄国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9月,总督纳季莫夫上书沙皇表示同意无偿地解放本省农奴。11月,亚历山大二世下诏草案。1858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草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声称:“朕决定把这一切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随后,开展一系列改革。1861年成立自治局,颁布地方自治机构法规。1874年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校。1864年实行普及教育,发布大学、中学和初级学校条例,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治全、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张柱荣《1861年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孙,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均田令实行的前提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材料四、材料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2020-11-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与作用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业,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初年“奖励工业”的弊端。对此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08-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六校2013-2014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全部结构的改变”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有哪些?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从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材料四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请说明原因。
2020-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近代,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学习中发展成为亚洲强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后发展国家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源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制度的大规模移植,明治维新就是最初的、也是最典型的例证。但是,日本在制度移植的过程中,抱有明确的选择意识,在元制度选择上规避宪政民主制度或仅在形式上模仿,而对其他技术性、效率性制度则大力移植。日本在明治维新开始后翌年即开始了制度移植,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移植的力度越大.以至于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

——莽景石《明治维新:元制度与派生制度的非均衡演进及其对日本工业化的影响》

材料二   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转为“学德国”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日本“学习”的认识。
2020-07-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教育改革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随着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运动,教育改革开始了。1871年增设文部省,颁布《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参照法美两国教育体制,全国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统一的学校体制。但由于政府有关人员急于求成和缺乏经验。而过于强调集中和划一,忽略了国家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现状,因此,政府1879年废止《学制》,代之以《教育令》,改变管理上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地方管理,规定凡有私立小学的地方,不再设立公立小学,减轻国家负担。1880年,针对《教育令》颁布后又出现的地方自治体效率很低等弊端,颁布《修正教育令》,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监督权力,强调国民义务教育,将修身课列为首位,加强德育教育,即忠君爱国教育。《修正教育令》的颁布,表明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开始走向保守。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目的。
(2)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并谈谈日本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020-07-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结合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020-05-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