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71年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年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条倒》,提出“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完国家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仿制西式船炮
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人才
1865年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同年,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
1875年建议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武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年新设海军衙门;在天津建立陆军武备学堂

——以上材料均依据相关资料辑录而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局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俄国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日俄两国通过政治改革极大地动员了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促使两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力量等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国应该仿照日俄两国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

——马勇等《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走过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上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四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
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
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
4 . 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这句话肯定了沙皇
A.彻底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D.提升俄国人民生活质量
5 . 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雇佣的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些现象反映了农奴制度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影响是
A.自由劳动力缺乏与国内市场狭小
B.自由劳动力与国内资金的缺乏
C.国内资金缺乏与科学技术的落后
D.国内资金缺乏与国内市场狭小
6 . 有人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下列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工业化
②推动了俄国司法体系的近代化
③推动了俄国教育的近代化
④推动了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8 . 7月9日是“黑船来航”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行“开国祭”,以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纪念活动表明“黑船事件”
A.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B.开启了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
C.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9 .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联邦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
B.铁路已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
D.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10 .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19世纪50年代得知沙皇要进行改革时在杂志上表达了对沙皇的好感,但当他看到“1861年2月19日法令”后,气得当即宣布“人民上当了”。“人民上当了”表现在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农奴支付高额赎金购买土地
C.农民获得自己的份地
D.地方法庭拥有审判农民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