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16次组卷 | 78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遵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2022-07-22更新 | 102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2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早期到北美南部进行殖民活动的英国人多素质较差且无高大的理想,到北部殖民活动的英国人多受过良好教育且带有高尚的宗教理想。这种差异对后来美国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A.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B.颁布了三权分立的宪法
C.建立了联邦共和制国家D.导致了南北分裂与内战
2021-12-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4 .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B.清帝国的衰落C.倒幕运动的胜利D.民族危机加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下表信息可推知
1870-1913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变化表
时间煤炭
1870年3400万吨17万吨139万吨
1913年27730万吨1832万吨1931万吨
A.政治统一助推德国工业起飞
B.国家垄断推动德国工业发展
C.德国产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
D.德国大力推行经济民族主义
2021-06-17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7 . 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废除了贵族特权
8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农奴的法令,农奴可以通过从领主手中购买而拥有土地;1864年,他又组建了郡县议会,允许地方推行较为温和的自治。这些措施
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原则B.奠定了工业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C.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削弱了贵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
9 . 如表是不同人物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反应。由此可推知,俄国
人物言论
下诺夫格罗德州的农民我们一分一秒都不想替地主干活。
沃洛格达州警察局长农民根本不听吩咐,自行安排工作,不经同意就擅自离开,甚至公开驳斥乡长的训诫。
俄罗斯学者莫斯人们有理由推断,农奴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奴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A.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农奴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C.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D.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
10 . 1871年后,整个德国“普鲁士化”了,完全继承了普鲁士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B.普鲁士拥有先进的政治制度
C.德意志统一大业由普鲁士完成D.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