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降低或废除关税的原因,并指出英国在19世纪后半期实施的经济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首先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草案。草案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变化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垃圾、下水道、供水以及居住等问题,1842年,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率先提出治理公共卫生。基于当时瘴气和接触传染的医学观念,此时的公共卫生对因营养不良和恶劣居住条件引发的天花、伤寒和慢性病尤为重视。19世纪中叶,公共卫生改革者声称,工人阶级不良的健康状况和过早死亡减损了社会劳动能力,进而降低了社会效率。他们提倡利用政府资金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由此可减少为孤儿寡母提供的救济。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成为非常专业化的职业:公共卫生最终接受疾病传播的细菌理论,从而建立在科学的医学基础之上;公共卫生干涉的领域从环境卫生转向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运动最初的领导者几乎都是社会改革者,医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杜丽红《世界现代公共卫生史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商业市场骤然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呈现出对内盘剥和海外殖民掠夺交织在一起的样态。最先推行殖民政策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相继走上殖民掠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据相关资料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是18600吨和200吨。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王增智《掠夺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崩盘,造成了1874年至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此种背景下,各大国竞相扑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争夺原材料、扩大领土和保护市场。1876年,欧洲国家统治下的殖民地还不到非洲的10%,但到1900年,则达到90%以上,这个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是空前的。尽管当地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而机智的抵抗,但他们遭遇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和配备先进武器的专业化军队,因而造成大量伤亡。由于欧洲殖民的大力推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13年各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国出现了一次经济繁荣。列宁在1920年分析说:“一小撮‘先进’国家把资本主义变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进行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布莱恩.S·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早期的资本扩张相比,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方式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产生的作用。
2023-07-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01870年的20年中,英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增加了约2倍。英国的贸易额在世界总贸易额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贸易总值为145亿马克,而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就达52亿马克。到1870年,世界贸易总值增长到374亿马克,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额增长至140亿马克。英国使许多国家在经济上都从属于它,即使是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在经济上实际也是英国的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作用导致了对世界人力物力资源的更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1913年间增长了7倍。然而,西方工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应与殖民地民族对帝国主义的反应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对自己的命运不满,都支持旨在引起根本变革的运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概况并简析出现此概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并举例“根本变革的运动”的表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期的英国,招收精英阶层及贵族子弟的公学中逐渐开展足球运动。这些学校的高年级学长经 常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比赛,以此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约束。这些学生升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后,自发开展未获官方批准的校际联赛,仅从 1860年到1863 年有记载的校际联赛就达 25场。他们还合作制定规范的足球比赛规则与章程,并利用报纸和媒体将各自的规则印制出来征求社会意见。英国现代足球运动逐步被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摘编自黄金葵《中国古代蹴鞠衰落与英国现代足球兴起之深层审视》

材料二现代足球,于19世纪晚期传入香港,并逐渐成为华人积极参与的大众活动。20世纪上半叶,被誉为“球王”的李惠堂是香港足球界的代表人物,并达到亚洲顶尖水平。日本全面侵华后,他疾呼“抗战毋忘体育”,多次组织足球义赛,呼吁球迷“加倍输财出力,多多益善,使结果圆圆满满”。香港沦陷后,李惠堂参与了大后方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桂林“一路长征”至成都,“各界慕球王名而来观者,更万人空巷”。1944 年,李惠堂由蓉抵渝,与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足球队进行多次足球赛,中华体协的报告称“以联络友谊,增进邦交,鼓舞奋发之精神,达成同盟国早日之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至桂林,他参与庆祝胜利义赛,“赛毕球王受人包围,几有寸步难行之感”。“体育抗战”的实践 至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摘编自赵峥《战争与体育:“球王”李惠堂与全面抗战时期的足球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足球兴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足球运动的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足球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2023-01-10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很多个世纪里,欧洲依赖的都是印度的平纹细布、印花布等广大消费品,因而欧洲的贵金属通过棉纺织品等贸易最终流入印度。印度纺织品的输入不可阻挡,威胁着英国的传统行业——毛纺织业。为此,英国政府实施重商主义政策,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本国商人减少市场上的阻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工具——东印度公司——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印度的行径被称为“强盗式的贸易”,他们对印度货物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正是在这种“内外夹攻”以及英国大机器生产对它的反出口的背景下,印度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到19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时期。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棉花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并不会产自北美。但是一些敏锐的观察家发现,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在丰厚的利润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到1830年,全美国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棉花种植地区不同,美国种植园主不仅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权利……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是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的,有些则是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的。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纵观一些西方国家的棉花产业,其历史实际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是一部充满掠夺的历史。其中,以美国为代表,奴隶制、强迫劳动对棉花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与奴隶制》


(1)分析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期的原因。
(2)概括近代美国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实际上是选举社会。制度性的上升流动不仅成为持久的结构性流动,而且使社会的基本结构成为流动性的结构。由儒生文人作为官僚主要来源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的社会流动通道,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整合与调适功能,从而消抑了中华帝国的整体性变迁的可能性,阻止了革命的爆发。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社会上层向中间阶层和社会下层的流动性更强,贵族的衰落是常态。由于海外贸易的扩展,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独立。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业雇工。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移民选择从乡村到城镇,不再专门从事农业活动,转而从事乡村工业生产。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至晚清“选举社会”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2023-01-15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   英国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印度。如1814年英国向印度输入了81.8万码棉布,到1835年剧增到5177.7万码。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被不复存在,村社逐步崩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材料四   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创建了自由的报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还废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杀婴、寡妇殉葬等等。铁路也被英国人引入印度,到1914年为止,共修建了3.6万英里铁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棉纺织业等现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并分别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
2023-05-0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音体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2-11-24更新 | 53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11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