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盛会,它汇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首届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下图)。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约630万人次参观。……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有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抽水机等等,这些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1)英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l l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3)据材料三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2002年,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截至2009年9月,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参观人数预计约7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4)2002年中国上海申博成功,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的开放性

18世纪一些贵族家庭中的非长子因继承问题,拌落到中间阶层,但更多的出身贫寒的人则上升为中间阶层。以下为部分示例

人物事迹摘要

斯塔布斯
由最初的学徒成为具有良好工艺知识的镗刀医,由于他同时还是个小 旅店主,他设法把部分利润积储起来用作最初的资本,进入钢铁行业中,开 设工厂。

阿克莱特
1732年出生子一个贫穷家庭,的年就开位当理发学使,接受了严格的 手艺训练,从事理发业。1760年他取得了纺抄机发明专利证书,1771年同 别人合伙在话丁汉开设了第一家工肠,随后在德比附近的克尔姆幅德开设 纱厂。到1779年,这家厂已有129个纱似,雇用了300个工人。1780年他在曼彻断种的纱厂雇用了600多名工人。

书奇伍德
出生在当时并不富裕的瓷器小城镇伯斯勒姆。当14岁时正式拜长兄
为师,1752年,在斯托克平了两年陶工。1759年,他从15英镑的年租金从 堂见那儿租来一间茅屋、两座窑,还有厂房,又花了26英镑租了一 个制陶特盘,以年薪22英镑请了一正堂弟作为雇工。1766年,韦奇伍德斥
资3000英镑在伯斯勒姆的运河边上的地300英亩,动工兴建厂房。

——插编自舒小购(18世纪是国社会流动分析》

(1)概括表格中的三位英国人上升为中间阶层的共同历程。
(2)结合18世纪的历史背景,从其他职业的角度,补充两条这一时期上升为中间阶层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下图为相关代表人物的主张。

圣西门:实业制度,人人都要劳动,社会经济按照计划发展,不再存在生产无政府状态。希望国王和资产者帮助无产阶级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
傅立叶:建立和谐社会——法郎吉,提出资本家和工人都入社、财产都入股,收益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希望借助富人的慈善心和统治者的明智来改造社会。
欧文: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希望欧美各国政府保护穷人的利益,改造社会。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最初出版时,只有4章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历经40多年,又为《共产党宣言》写了7篇序言。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1848年版)

◆时间已经过了25年了,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让我现在再重新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还有一些论断没有特殊的意义。但我们阐述的基本原理,不管25年来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整体上来讲还是正确的。

——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

(1)“空想社会主义”是由“空想”和“社会主义”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根据材料对以上两个要素进行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英国对美技术封锁

材料一   18世纪90年代工业革命起步之初,美国便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具备了天然的后发优势。但在此前的殖民时代,它长期充当的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场所的角色。一位曾游历美洲的瑞典旅行家这样写道:为了宗主国的贸易和富强,英国便禁止各殖民地开设那些会跟英国竞争的手工工场,除了少数规定的地方外,各殖民地不得在不列颠领土之外贸易,外国人也不得和美洲各殖民地贸易。

——摘编自李荣健《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议会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禁止工业机器、设计图纸或相关模具出口。一旦有人违反禁令,则要面临巨额罚款乃至入狱等刑罚。随后,政府还对民众移居美国采取大量限制措施,如限制航船所载移民数量,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国,尤其是纺织业主和熟练工人,后来进一步拓展到禁止钢铁业和煤炭业工人移民。从1795年起,外国船主被要求向英国提交乘客的名单及年龄、职业、国籍等相关信息。向美国移民的工匠和制造业主一经发现即予逮捕,被剥夺公民权和财产或者送进监狱。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旅客法》,进一步阻止熟练工匠和产业工人移居美国。与此同时,英国人极少同意外国人参观本土的纺织设备,并将盗窃蒸汽纺织机器设计图纸认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摘编自秉泽《技术暗战:英国的技术封锁是如何失败的》

材料三   1824年,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迫使政府废除了1719年和1750年关于禁止熟练技工出境的禁令;1825年又迫使政府废除了1774年、1781年、1785年禁止工具、机器图样和机器出口的一系列禁令,取消了对外国雇主招聘英国技术工人的限制,解除了对国内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的禁令。这使得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一。到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反而向各国极力推销包括各种机器在内的英国新技术、新产品。

——据《人类经济万年史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英国对美实施技术封锁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对1820年代英国取消机器等出口禁令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社会立法

材料一   1750年至180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增长率是前一时期的四倍。人口重心也在向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移动。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大工厂越来越多的开设在那里。这些从产业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十八世纪最后几年中已经呈现出丑陋、黝黑、被烟雾包围的面貌,它们的那些建设得不好的郊区犹如畸形触须向各方面伸展着,可这些城市却越来越富裕。大工业把工人们集合起来并使他们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联合起来。1802年保护学徒身体和精神的法令是十九世纪社会立法的开始,……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时间(年)法律名称主要内容(节选)
1802第一部《工厂法》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3新的《工厂法》进一步改善工厂劳动条件。
1842《矿井法》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1847《十小时工作法》实行“工厂巡查员制度”,派人依法监督工人的劳动条件;
1848《公共卫生保障法》通过立法手段对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干预,法案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1867《改革法》扩大工人的选举权;
1870《初等教育法》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摘编自赵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开始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表,指出上述法律的实施起到的主要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4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4-02-08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890至1938年美、德、俄(苏)、英、法等五国生铁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

1890190019101913192019301938
美国9.310.326.531.542.341.328.8
德国4.16.313.617.67.611.323.2
俄(苏)0.952.23.54.80.165.718
英国856.57.79.27.410.5
法国1.91.53.44.62.79.46.1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概括指出1890至1938年美国生铁产量呈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指出欧洲生铁产量的变化反映出欧洲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子。18世纪后期,英国涌现了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家,他们往往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以期将儿童培养成符合成人理想的人,因而作品往往是寓含道德训诫的故事,说教性强。19世纪,在道德训诫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品

类别主要作品塑造的儿童形象
童话类《金河王》《公主与妖魔》《北风的背后》《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勤劳、勇敢、善良、诚实
苦难类《水孩子》《流浪儿》《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贫困、孤苦无依
探险类《捕鲸者彼得》《远在南美的大草原》《金银岛》勇于冒险、追求财富
知识、科幻类《蜡烛的故事》《时间旅行机》《摩若博士岛》《星际战争》热衷科学、追求真理
幻想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荒诞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富于想象、滑稽怪诞

——摘编自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

概括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5-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情况

国家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14335039350
德国162901230
法国610605550
美国3830970

英、德、法、美四国对外贸易增长情况表(单位:亿马克)

国家年份18731913增加百分比
英国126.25241.2591.125
德国60.6208.6244
法国60122.5104
美国47.5176.25270

——【德】阿柏特·诺尔登著,茅弓译《德国历史的教训》

材料二   1895年德国开始对外实施其所谓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这样阐述其“世界政策”:“德国要推行的世界政策将为商船船队和海军的发展所支持,德国的未来是在海上的,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张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启示》

材料三   为了控制中近东地区,1893年德国决定修建一条从柏林经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直到巴格达的所谓“三B铁路”,因城市首字母都为B,又称“三B计划”。

——据李伯重、韦森、刘怡《枪炮、经济与霸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俄与德国的宿敌法国结成针对德国的政治组合。上述材料信息对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什么帮助?概括说明理由。
2024-05-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