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迅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1)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2)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
2021-03-18更新 | 75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围绕“工业革命的背景”这一探究主题,某同学搜集了下面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独占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的贩卖权,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得逊湾一带地方。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

——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史料二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注:英国城市)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史料三   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工具日益专门化,如英国伯明翰的五金工场,可以生产500多种不同形状的锤,以满足各种特殊操作工序之需。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上述史料中符合探究主题的是哪两个?请说明理由,并分析其它史料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3 . 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
1—210—1414—18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4-04-24更新 | 32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A.肯定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B.以现实的历史取代精神的历史
C.精神内核内嵌于“历史具体”中D.否定历史理论对历史研究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煤与近代英国”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1700-1800年英国煤炭消费比例分配表

1700175017751800
家庭消费47.6%42.5%42.5%35.5%
工业消费39.2%39.6%42.4%50.5%

——摘编自马涛《英国煤炭工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1850年)

材料三   《笨拙》是一份英国讽刺与幽默周刊,历史上其刊登了几十幅有关伦敦雾的漫画作品。下图为1880年发表的《老煤王与雾魔》。



(1)根据材料一、二信息,概括该兴趣小组会得出什么结论,并加以说明。
(2)把材料三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或者说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有没有价值?)使用这类证据时需要注意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A.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B.公社革命后反动派的势力大增
C.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慌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2022-11-05更新 | 429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1731—1740年
胡椒20.14.3
茶叶0.029.26
咖啡0.635.35
棉纺织品62.59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2022-06-22更新 | 2574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东省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
17世纪末—18世纪中17世纪末,英国加紧了对印度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英国通过成立东印度贸易公司垄断一切贸易权。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掠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期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19世纪初—20世纪初1813年起,英国工业品大量涌入印度市场。英国殖民者依仗它的宗主国地位强制而片面地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印度成为英国殖民者的商品市场和最有利的资本输出场所。

——据王助民著《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在印度殖民掠夺方式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