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工业革命开始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并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一大批的自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此外,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同时,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等自然科学成果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王铭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
能源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4英国帕森斯多级式汽轮机
交通1885德国本茨和戴姆勒汽车
1894美国福特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石化1859美国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电信1837美国摩尔斯有线电报
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
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地区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湖北江陵县“附郭膏腴之田,每亩收获不下五六石”。清代粮食生产大发展的还有四川,雍正时已有“产米之乡”的美誉,并被人称之谓“各省米谷,惟四川所出最多”,水稻亩产达到6-7石。再有像中国台湾的开发,以及广西成为粮食输出省等等,都说明清代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从明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大量原产美洲的番薯、玉米、花生等高产耐瘠作物,迅速改变了中国农业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潜力。

——据柏舟《中国粮食地图: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守护的饭碗从哪儿来》等整理

材料二   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英国农业革命的核心是一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项:推广三田轮作制、发明“草一田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三田轮作制下,17世纪英国春播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度增长。“草一田轮作”制下,收获与种子之比由10:1增加到20:1以上。饲料作物引入的直接后果是牲畜数量大增,同时导致肥料充足,带来粮食高产。上述种种举措,使英国在“17世纪的全球危机”中摆脱了饥荒。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农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明清时期相比,英国16—18世纪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1865年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19世纪50年中叶,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英国的粮食和肉类当时基本上自给有余,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这些主要用以供应日益发展的工业,以便出口制成品。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农业由繁盛转入长期而深刻的危机之中。当时世界市场上出现了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外国产品,如美国产品。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

——摘编自汪建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业之盛衰》

材料二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农业为例,简析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叶,英国农业经历了巨大变革,许多人把它称为“农业革命”。在圈地运动中,掌握着较多资金的大土地所有者愿意向土地投资,以求赚取更多的回报。改良土壤、培育良种、采用新的耕作方法、使用新工具、开凿沟渠、灌溉排涝等,新的耕作方法包括条播(以及为此而发明的畜力条播机)。1700年-1790年间,有400多万英亩荒地被开垦成农田;1700年每一个农民大约可以养活1.7个人,到1800年可以养活2.5个人,农业生产率提高47%。1700年英国谷物产量大约是1480夸特,1800年增长到2110万夸特,增长率为43%。

材料二   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2-08-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经历了两场影响重大的革命,即1848年~1849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前一场革命从整体上说是反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从局部上看18486月巴黎工人起义已经是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尽管这次起义只经历四天就被镇压下去了。后一场革命却取得成功,第一次建立了工人政权,开创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世界,工人政权只坚持七十二天又失败了。在这两场革命之后,欧洲以至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都有重大发展,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二十几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也在深广方面航得了重大发展。马克思、思格斯对19世纪下半叶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问题和世界社会主新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自从资本主义来到人间,其在给人类带来一定文明面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展示了其野蛮的一面。一战和二战是资本主义野蛮面集中展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国进步人士如何进行有国际性组织的斗争,从而促进民族解放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便成为最紧迫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国际在1919年应运而生,期间尽管有失误,甚至是较大的错误,但有了共产党的国际联盟这一重要组织形式,就使全球共产党人能够有效联合起来,共同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革命性斗争,并对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相关国家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刘新刚、程恩富《共产国际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一写在共产国际成立100周年之际》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意义。
2022-03-25更新 | 487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最早发现煤和利用煤作为燃料的国家。中国古籍中“煤”有很多异名,如黑丹、乌薪、炭石墨、石炭等。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五藏山经》中称煤为石涅。中国开采煤始于西汉,在汉代史籍和冶铁遗址中都有证明,汉代炼炉内和旁边发现有煤渣,证明我国在西汉已经用煤冶铁了。而大规模开采及普遍使用煤炭,则见于北宋末年的记载。煤产地已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辽宁等地,煤用在烤火、冶铁、熔铜、铸钱、烧砖、炼油、化石等多个方面。石炭的运输工作及物价成为当时政府关切的问题,“其为利益,尤倍平日”……对煤的勘探和采掘,从宋元开始,由欧洲来到中国的很多旅行家,介绍到欧洲,给欧洲人提供了怎样提取廉价燃料的方法。

——摘编自吴晓煜等《中国古代煤炭开采史》等

材料二   英国的煤炭市场始于十三世纪或更早,兴于十八世纪,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走向衰退。燃煤发电在英国持续了上百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煤炭仍然提供了全国电力70%的能源。研究英国的经济,没有什么比研究英国煤炭更能透视出表面上那些治乱兴衰之下的本质内涵了。……1917425日,英国国家电力公司宣布停止使用燃煤供电一天。这是英国自1882年启动世界第一台燃煤发电机以来,首次连续24小时未使用燃煤供电。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创燃煤发电的国家,英国在告别燃煤发电、实现能源转型方面也走在前沿。停止使用燃煤供电一天,近一半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另外约1/4来自核电,剩余的电力来自风力发电、生物燃料发电及进口的电力。

——摘编自芭芭拉·费里兹等《煤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利用煤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煤炭市场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能源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
2021-1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明代最著名的彩瓷属于釉下彩,清代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型的釉上彩彩瓷。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明清时期的珐琅器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了中国青铜器、瓷器工艺的一些制作特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清代出现了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到了18世纪,通过日益频繁的中外贸易,中国商品尤其是工艺品被不断输往欧洲。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英国的制造商和工匠们积极寻求仿制东方奢侈品的方法,他们对来自亚洲的商品进行研究,吸收其特点并加以改造,进而制造出了全新的、为市场所追捧的、具有英国风格的产品,白棉布印花工、制陶工和油漆匠是其中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这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新消费品已然成为不列颠的代名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一股“盎格鲁热”出现了,这是一波针对英国新式商品的热潮。

——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珐琅彩瓷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半期英国“新式商品”的形成过程,并分析盎格鲁热”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上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现象,谈谈你的认知。
2021-11-09更新 | 104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由英国率先发生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嬗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19世纪的英国,而不是发生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兴起的故地、不发生在欧洲一些文化昌盛、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恰恰发生在原先相对落后,出于世界文明边缘,孤悬在大陆之外海岛英国,究属是哪些因素促进了英国首先发生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历史学习者都怀有极大兴趣的问题,蕴涵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英国工业革命是上述诸多因素积聚而成的自然演进的产物,它不是哪位英明君主谋划的结果,也不是哪位天才思想家巧思妙想的结晶。它不像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事先有一定的谋略和规划,而是在原发状态中发生、发展的。直到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时也没有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已经发生。

——李月琴《探因素源——“英国工业革命”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材料二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比于其它国家,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从技术和农业的角度概括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掘墓人”是什么阶级?该阶级的伟大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