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革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由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让渡给工业。这一过程是劳动力、粮食、市场、资金等资源配置经过长时间积累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是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移向工业的过程,是农业革命孕育工业革命的过程。之后农业和工业仍在发展,农业的“革命”和工业的“革命”没有终点。 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但同时工业革命反作用于农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圈地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的建立和集中,促使自耕农消失。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变革。

——摘编自何洪涛《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事记

时间重大事件
1892年德国吸收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长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规定股份人数有限,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清偿责任。这种形式为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所采用。
1904年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但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其产值占总产值的38%。
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的占比分别为15%、11%和13%。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之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组织形式和国际贸易格局上出现的新现象,并指出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动力。
2024-0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进步思潮推动世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材料二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成果。
(3)读材料三地图,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民族国家独立的原因及意义。
2023-12-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人类历史上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重大进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并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三   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文明的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3-07-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

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绽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的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的主要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3-07-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概括其主要的优势条件。
(2)结合所学,指出促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历史大事有哪些。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白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趋势。

材料三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成功经验。
2023-07-0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在煤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政治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贸易的兴起,两者结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他们对规则加以干预和改变的力量也大大加强,而这些规则的改变就带动了17世纪英国金融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工业革命把英国从欧洲的边缘带入世界的中心,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同时,在乔叟与莎士比亚文学中造就的仅六七百年的现代英语,通过殖民等渠道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

——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项目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2023-06-01更新 | 265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丰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结合所学如识,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 . 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从19世纪起对欧洲和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一   社会主义在多数方面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叶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因为社会主义提倡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社会管理或生产资料所有制。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马克思的学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原因可在马克思学说的性质和吸引力中找到。这些学说给各地的工人以一种自信的感觉,使他们确信未来是属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还使工人们行动起来、富有战斗精神,因为阶级斗争理论已证实:要赢得社会主义的美好社会,不是靠慈善的捐助人的帮助,而是靠工人本身的努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欧洲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归纳社会主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共同根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工业文明前进了一大步。但工业革命也给英国带来负效应。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使森林面积大大锐减,造成了对土地结构的破坏,土地使用面积减少,代之而起的是高耸的冒着黑烟的烟囱,打破了英国从前那种安静的中世纪田园风光。工业革命需要利用水力能源进行生产,工厂建设在河流湍急处,于是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工厂废水都流入了河流,伦敦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变成奇臭无比的臭河。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而这些工人的生存环境让人不忍目睹,他们居住区都很狭窄、肮脏、空气不流通。工人的工作环境状况十分恶劣,大多在封闭状态工作,大量的工业灰尘、机器的轰鸣声,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摘编自张姗姗《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负效应》

材料二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叉运输网络,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信息技术已成为第四产业。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并简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际上,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有关,反过来,它又促使欧美一些其他国家也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英国的传统羊毛手工工场受到旧的传统、老的行会行规等限制,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相较之下,新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更适合率先采用机器生产。英国90%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而汽船、净棉机等美国的发明也很快被引进来。随着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得到确立,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也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忍受煎熬的人民开始看到了苦难尽头的曙光。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交织,引发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日益分裂、贫富悬殊、物欲横流等问题出现,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一切都黯然失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运动一直是以手工业工人为主力军,随着大工业的起步,直到宪章运动后期,这一状况才发生改变。1811年,英国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工人斗争起源于经济目的,他们的破坏行为不受任何系统理论思想的指导,完全是对机器大生产的下意识反抗,且是一种分散的个人行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各工业团体成立“全国各行业总工会”,成为与国家议会并存的“产业议院”,之后英国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发动——宪章运动开始了。宪章运动中人民宪章六原则——男性普选、平均选区等,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色彩不言自明。而到了19世纪后半叶,一系列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政党建立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崭新思想理论的影响下,英国工人运动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郭春生《试论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