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历史上的转型时期,农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养活了工业革命时期不断膨胀的人口。19世纪50年代,英国农业进入了极盛时代,圈地运动在此期间完成,农业可用地的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英国的农业耕作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持有结构中既有期限很长,保守传统的长期租约,又有灵活多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短期租约。在农业经营中有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当然自给自足的小农场仍旧大量存在。在每个郡里大、中、小农场都有分布,但是存在地区性的差别,有的地方小农场多一些,有的地方则是大农场多一些。总的来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摘编自镡娴娴《转型时期英国农业经济形态特点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四川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也大幅增加,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种粮为主朝着农林牧渔业多种经营方式转变,更加顺应了居民对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的诉求。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957年增长了196.5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比1954年增长了2508.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多举措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焦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8年末,四川基本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任务,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模式创新提供了诸多实践依据。

——摘编自赵颖文《建国70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愿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四川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农业发展给你带来的重要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城市,以货币为中介的物品交换占据主导,获取货币便成了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地主贵族们也开始经营商品化葡萄园等。在纺织业发达的城市,编客们负责分发羊毛收集毛纱,并按件付给女工工资。职业技术学校、市民学校和城市大学逐渐构成了有较大独立性的世俗教育机构。强调自由的城市不再制定等级制度,而是强调财富的社会划分,并在名义上给予市民获得财富的均等机会。中等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城市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家族,其方式也转为选举或抽签,甚至通过建立多人市政会的方式以推动城市治理。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各地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前发生在城市的许多瘟疫等疾病得到控制,并且城市生活得到改善,如城市可以供应洁净的水,排水系统和垃圾系统得到了改善。农业革命的深入,使城市的粮食供应得到了保证。同时,在城市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大工厂,并且之前的圈地运动从农村里面解放出很多的劳动力,这都促使大量无法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张玉芳《浅谈工业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城市所孕育的近代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际上,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有关,反过来,它又促使欧美一些其他国家也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英国的传统羊毛手工工场受到旧的传统、老的行会行规等限制,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相较之下,新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更适合率先采用机器生产。英国90%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而汽船、净棉机等美国的发明也很快被引进来。随着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得到确立,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也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忍受煎熬的人民开始看到了苦难尽头的曙光。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交织,引发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日益分裂、贫富悬殊、物欲横流等问题出现,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一切都黯然失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运动一直是以手工业工人为主力军,随着大工业的起步,直到宪章运动后期,这一状况才发生改变。1811年,英国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工人斗争起源于经济目的,他们的破坏行为不受任何系统理论思想的指导,完全是对机器大生产的下意识反抗,且是一种分散的个人行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各工业团体成立“全国各行业总工会”,成为与国家议会并存的“产业议院”,之后英国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发动——宪章运动开始了。宪章运动中人民宪章六原则——男性普选、平均选区等,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色彩不言自明。而到了19世纪后半叶,一系列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政党建立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崭新思想理论的影响下,英国工人运动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郭春生《试论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1860年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的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这一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不断有新的国家加入国际贸易的行列,导致了这一时期国际贸易领的急剧增长。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欧美工业国家经济的巨大增长推动的。…伴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落后地区作为工业回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此外,铁路线在各大洲的廷仲,港口的开发和建设,商船位和航线的增加,都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在许多学者看来,这种经济全球化已经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它就必然要被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之中,中国也不例外。所以,对于中国来说,与其被动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还不如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摘绵自【德】赖纳……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梳理19世纪末以来的历史脉络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