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52年英国布莱克本的一位工厂主宣称:生意人没有党派偏见,全心全意为城市谋利益,应当掌管城市事务。1853年曼彻斯特的64名市政委员中,有12人是纺织业工厂主、10人是其他行业工厂主、农业代表仅9人。这说明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管城市权力B.两大政党社会基础发生变化
C.新兴社会群体参与地方城市治理D.城市职能转变推动工业发展
3 . 1852年,英国议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实行自由贸易的决议。同年,免除关税货物达123种,减税133种。这在当时
A.加速了议会改革的到来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C.体现了国家干预的失败D.促进了殖民霸主的确立
2022-05-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以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从15世纪最后30年开始的圈地运动到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英国经历了从中世纪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农业革命。农村资本主义关系的较早出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较大规模的商品化农业的建立,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和促进其发展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为农具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发明和推广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的逐渐采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相对减少农业劳动力起了重要作用。1801-1881年,农业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的比例从35.9%下降到12.6%。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与英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近代英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4-27更新 | 799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史事
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以通过地中海罗德岛的经线为基准
2世纪托勒密以通过非洲大陆西北大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的经线为基准
1573西班牙规定,所有经度都以通过本国托莱多市的经线为基准向西度量
1634法国以通过加那利群岛的经线为基准
1767英国以通过伦敦郊外格林威治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1840英国铁路实行统一的格林威治时间,即“伦敦标准时”
1847英国铁路沿线城市均采用“伦敦标准时”
1871国际地理学会决定,各国海图以格林威治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1883国际大地测量会议决定:经度和时间制度的统一将会给航海、商业、通信、科学带来巨大效益;各国应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
1883美国铁路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基准时间
1884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在世界范围内,每个太阳日都始于本初子午线的平均午夜时刻
1884全美人口一万以上的城市,85%采用标准时

——摘编自韩卿、关增建《国际子午线会议之述评》等


材料介绍了学者对国际子午线会议的述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2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全国名校高考冲刺卷文综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保护乡村的情结不仅使“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体裁在19世纪的英国重生,而且促成了保护乡村的社会运动。1926年成立的“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强调“必须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景”,在它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很多涉及乡村的保护法令。这些现象
A.体现了乡村自治的成果B.源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C.表明政府尊重历史传统D.推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7 . 1846年后,英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粮食和棉花等初级原料的进口比重不断增加,而制成品尤其是棉纺织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大幅增长。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了削弱B.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C.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D.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2022-04-10更新 | 375次组卷 | 4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18世纪上半叶,英国传统大学固守培养精英的理念,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皇室、贵族、富家子弟等阶层,课程内容以古典学科及人文主义为主。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众多的城市学院,注重技术人才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设机械、采矿等课程,接收对象为普通百姓及中产阶级。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B.高等教育呼应时代发展需要
C.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幅提高D.科学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2022-04-08更新 | 562次组卷 | 10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与银行出现严重倒闭风潮。议会授权政府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对遇困难但前景尚好的企业,垫付总计约300万英镑的债务,要求受助企业恢复生产能力后再偿还。这反映出(     )
A.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B.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
C.市场交易原则得到遵循D.英国民主制度走向完善
10 . 18世纪,英国社会出现了关于奢侈消费的大讨论,大卫·休谟等人认为“人们已经熟悉奢侈的快乐和商业的利润,他们的精巧和勤劳一旦被唤醒,就会在国内各贸易门类和外贸做出进一步的改良,这可能是与外国开展商业的主要优势”。这一讨论
A.契合了产业工人的经济利益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助长了社会奢侈消费的风气D.拉大了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