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柳叶刀》(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1843年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岁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岁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摘编自《AP 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蒸汽动力运用和机器化生产两方面来分析“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大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棉花产业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昨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某学者为研究 1500——1700 年英国商业情况,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伦敦商人格里戈里·艾沙姆的财产清单

项目财产价值(英镑)
先令便士
在伦敦的财产: 家具、盘子、租借物等29697
在北安特郡的财产: 家具、农具、谷物、牛、羊毛等30074
呢绒和其他财产: 在伦敦货舱里的货物、在佛兰德尔(在荷兰) 待售的货物等4375169
别人欠艾沙姆的钱7368114
现金14501
总计12486411
(注:据罗杰斯研究当时英国普通工人日工资约为6—8便士。)

——据1558年英国伦敦商人格里戈里·艾沙姆的遗嘱清册

材料二:有英国学者对17世纪前期伦敦140名大商人进行了抽样调查,查明了89人的出身(表4),其中32人是伦敦市民的后代。这32人中只有5人不是出身商人世家,其中郡城商人的儿子19人,出身骑士或绅士家庭的24人,出身自耕农和佃农的14人。这140名商人中55人的动产超过2万镑,最多的40万镑。下表:17世纪前期伦敦大商人出身一览表 (节选前5人)

伦敦商人姓名父辈及所从事的职业
威廉·邦德爵士父: 男子服饰商, 1587—1588 年任伦敦市长外祖父: 呢绒商, 1558—1559年任伦敦市长
詹姆士·坎贝尔爵士父: 金属商, 1609—1610年任伦敦市长
理查德·张伯伦父: 冒险商人, 莫斯科公司成员
约翰·加德勒爵士父: 男子服饰商, 1555—1556年任伦敦市长
约翰·戈尔爵士父: 与葡萄牙、北非做生意的主要商人

——据[英]郎:《詹姆士一世时期伦敦商人的出身和抱负》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英国商人的经营状况。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英国商人出身呈现的特点,并说明与16世纪相比英国商业发生的变化。
(3)该学者将遗嘱清册、抽样调查等材料用于研究当时英国商业情况,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4-05-15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摘自高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之浅见》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生产能力则加速翻倍。宣告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时代。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工业革命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柳叶刀》(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1843年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岁
拉特兰524138
巴斯553725
工业区/岁
利兹442719
曼彻斯特382017

——摘编自《AP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蒸汽动力运用和机器化生产两方面来分析“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2024-05-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0年,德国创立柏林大学,创造了一种体现大学教育的新概念,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自此,新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结构在德国迅速得到实施。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

—摘编自王亚平著《德国通史》等

材料二   1895年后,中国掀起书院改制的热潮。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也开始仿照西方学堂,分班授课,开设经学、史学、算学、舆地、兵法、时务等课,令诸生阅读《时务报》。1899年,改地图课为兵法课,增加军训和体操,朝着文武兼备的方向发展。1902年,书院改为两湖高等学堂,分习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学、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兵事学等8门。两湖书院在清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

(1)简析材料一中柏林大学建立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中两湖书院改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1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 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 1910 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

——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2)-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自由放任”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工业的不断升级。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英国还重视完善、改进立法与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深化保驾护航。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事业的核心任务,工业化道路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整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乱象,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我们也看到苏联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英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2023-05-28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