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年间政府组织规模空前的大移民,燃料消耗量必然猛增。金元以降历代政权定都处在华北范围之内的北京,这对华北地区所造成的燃料压力自然也更为巨大,北京城及其周围地区一直生活着大量的军人、官僚、皇族等,政府需要为他们提供柴薪。永乐时期华北等地每年都生产大量砖瓦供应官府,冶炼金属也需要大量柴薪。华北民居的炕是家庭吃饭、交流的地方,加热面积过大所消耗的柴薪也会很多,对于天然植被稀少燃料匮乏的华北地区无异于雪上加霜。

——摘编自赵九洲《古代华北燃料问题研究》

材料二   美国早期能源结构以有机植物型能源为主,煤炭产量稀少,大部分需由正处于能源蓬勃转型中的英格兰进口。19世纪50年代起,随着铁路的建成和蒸汽机车的使用,内地煤炭得以用廉价、便捷的方式进行跨区域配给,使得东北部工业区的煤炭供给日渐充足。仅过了30余年,美国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便已完成。1861年时,宾州帝井和菲利浦油井的日产量合计达到6500桶,当时“足以满足全世界的石油需求”;到1880年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远高于英国、法国等其他西方国家。在石油快速提升其在能源结构中地位的同时,美国也开启了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内天然气钻井开采活动广泛开展,美国城市家庭中开始集中使用燃气,工业亦在制造和加工环节中利用天然气。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明代北方出现能源危机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美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3 . 有学者说:“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相继在多层保护财产合同、价格控制制度、保护发明者的专利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纪,对输出品的限制、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谷物条例、航海条例的逐步废除等因素都很好解释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材料可用来说明,工业革命(     
A.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B.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变化
C.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D.重视科技与工业的结合
2023-03-07更新 | 1011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初,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比较成本说。该学说认为,每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因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用于出口。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商品,即使其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亦仍以从国外进口有利。这一学说(     
A.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的要求B.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开启
C.成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D.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23-03-04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A.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B.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D.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2023-02-14更新 | 1549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立法。至19世纪末,这些法案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从内容上涵盖到与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从监管与执行上实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合作。一系列工厂法的颁布与推行,其结果是(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推动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
C.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不利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中期的曼彻斯特,3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1500个,4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738个;在格拉斯哥,有的家庭住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睡在稻草上;在利物浦,有1/3的家庭住在地窖里。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英国(     
A.民众生活负担加重B.工人阶级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C.经济增速持续下降D.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2023-02-1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使上海米市从6月中旬起价格大涨。于是,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国营粮食公司在市场实行有计划的批发抛售,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使全市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买到粮食。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以割断粮食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联系避免相互哄抬价格等。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实际效果。另外,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大量抛货,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交易秩序大为好转,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辉煌的财富创造时期,对于人类伟大的贡献,是使工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方式,其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之前人类历史所创造的全部劳动成果。工业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工业革命可以使工业因素渗透到几乎一切领域,使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工业化”。人类伟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至于人类任何杰出想象力的实现,都要以工业为基础和手段。工业革命也是人类伟大的民生事业。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进入有史以来安全、清洁、长寿的时代。当然,工业革命也具有毁灭性,不仅是熊彼特所说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毁灭”,而且可能是战争的毁灭和环境生态的毁灭,即战争工业化和环境工业化。总之,工业革命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展现的伟大的历史成就和影响深远的发展飞跃。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根据材料,围绕“工业革命”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02-0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