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西、葡两国屠杀美洲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亚非拉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逐渐改变和控制亚非拉的经济命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李静《非洲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形成》

材料二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谴责其他国家的殖民行为,却将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但很少用“世界殖民体系”这一名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23次组卷 | 23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新高考七省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进程相一致,在生产力得到最初发展的阶段一新航路开辟时期,“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随着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进一步发展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由此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壁垒,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2更新 | 508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高三入学调研历史考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各侵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
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改革法”扩大总统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谈判权限并根据国际经贸形势变化,采取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措施。其中的“301条款”是美国政府针对损害美国贸易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外国政府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报复和制裁的手段
1991年美国首次依据“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发起调查据调查结果,美国对中国28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次年双方达成协议,关税税率饭复。)
2018年美国宣布对华270亿美元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宣布在美东部时间7月6日0时开始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已经“做好准备”予以回击)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理论表现在:

(1)现代化是一种时代趋势,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2)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3)现代化是一种力图把西欧、北美诸国特定的现代化工业化原则抽象提升为超历史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原则的努力。

(4)现代化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界起某种“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李海仙、丁建弘《时代的标志与时代的精神——评“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新论”》


评析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让普通百姓用得起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的革命时代开始了。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   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生产了l500万辆,创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新的生产方式往往引发文化观念的变革:汽车可以成为大众产品。它不但改变了汽车的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称之为“福特主义”。

——摘编自刘忠臣《老福特的T型车与老板文化》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评述。(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评述客观,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摘编自杨瑛 《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

材料二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 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摘编自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并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9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的历史。对此,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有着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认为,在文明的交汇中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和消灭”。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文明交汇中一定会出现文明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结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克思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2016-11-21更新 | 1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