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主题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当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于是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更适合于资产阶级追求高额利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要求,成为刻不容缓的事。18世纪的几乎所有发明家都是被生产的实际问题所推动着。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思想已逐渐摆脱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到了17世纪,理性思想原则逐渐取代了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思想原则,科学发明一一出现。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发明奠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工业革命正好发生在此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现代技术发达的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工业革命。17到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道路。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日益不能满足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

——赵林如:《中国市场经济学大辞典》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59史料阅读

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材料四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和治金业的机械化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五 在19世纪末的英国,冶铁、炼钢、造船等工业部门中都形成了垄断组织。到1902年底,英国已有了57个托拉斯及其他形式的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资本输出的对象主要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英国在香港、上海先后成立的汇丰银行,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银行业。1902年,英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2.6亿余美元,占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首位。1910年,英国的资本输出总量约700亿法郎,其中输出到欧洲的约40亿法郎,输出到美洲的为370亿,输出到亚洲为290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材料六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主题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七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材料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九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63问题探究

材料十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63问题探究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重大发明。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有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7)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2023-05-18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10·纲要下册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5次组卷 | 8卷引用:05·选必二第0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欧美商会的赞助下,德国人李希霍芬(1833-1905)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考察了当时中国18个省中的 11 个。应商会要求,李希霍芬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考察过程中,他向普鲁士和北德意志联盟提出一系列外交建议和报告。他对山西尤为关注,对山西进行的地质勘探和调查是千百年来对山西首次进行的详细地质调查,为人们了解山西的地质条件和矿产储量开辟了大门。他的“山西的煤炭储量有18900 亿吨,足供世界人民使用上千年”的推测,使国人第一次对山西的煤炭储量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山西这一煤铁之乡为世人所知。李氏之后,欧美人士之来华调查者踵相接。李希霍芬主张以开采煤田的形式,使外国资本更容易进入中国。

――摘编自张泽念《李希霍芬调查与晚清山西矿业》

材料二 李希霍芬考察中国回国后,出版了五卷本《中国:亲身旅行及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该书主要谈及中亚及中国山脉的构造及其对居民迁徙的影响,其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各省的地质地理考察成果和中国古生物化石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南、北方大致的地层系统。在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名。该书早年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发轫期之重要参考书。1933 年,李希霍芬诞辰百周年纪念,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创始人、奠基人之一的翁文灏先生发文指出,“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

――摘编自潘云唐《李希霍芬在中国地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中期,英国同种行业内的人相互结婚比例相当高,纺织工人内部结婚率就特别高。妇女婚前实际的工作能力对她作为婚侣的价值远远胜于其家庭背景,如父亲的职业、财产或社会地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新式婚姻观念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女权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48年,美国妇女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起草了《观点宣言》。19世纪末女权主义理论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运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美国妇女的从属地位与经济上依赖男性的内在联系,描绘了使妇女获得经济独立的蓝图。

——摘编自王政《美国妇女运动起因初探》

材料二  18487月的《妇女伤感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从1890年起,美国女权主义者将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19678月,“新左派”女性成员在芝加哥举行大会,发表了“告左派妇女书”,号召姐妹们团结起来,开展一场新的“妇女解放运动”。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运动。这场运动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韦冬雪《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两次女权运动的异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内容主要作用
1847英国议会通过《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英国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英国议会颁布《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英国会议再次通过《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相当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
1876英国议会颁布《河流污染防治条例》在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又有长足进展
1878英国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件》英国建立起完备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内容应包括背景、内容分析和作用阐述,条理清楚,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美国银行业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各州相继颁布自由银行法,任何人只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和最低资本要求,即可获得银行注册申请。到60年代,全国约有1600家州立银行,共发行货币7000多种。由于资本不足、经营管理不善,银行倒闭频繁,引起经济剧烈震荡。人们关于统一货币流通和金融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1861年,财政部长蔡斯提出了建立国民银行制度的议案。经反复讨论,国会于1864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根据该法,符合联邦政府规定要求的,才能申领国民银行执照,同时必须遵从许多严格的规定,如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等。到1890年,国民银行与州银行均增加到2000多家。此外,当时还有2500多家其他金融机构,它们和州银行一样,经常发生倒闭,引起金融风潮。

——摘编自臧慧萍《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影响。
2022-05-0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能源发展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电气时代的演变过程。


——《全球能源互联网》

材料二   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需要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产生温室气体……构成对人类行为的约束,继而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具体地说……推动能源结构从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向碳中性能源、低碳能源和非碳能源为主转型。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20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源结构完成第一次大转变(从以薪柴为主到以煤炭为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类他源结构第二次大转变的情况(时间、内容)以及影响其转变的科技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全球能源发展历程,说明能源消费与社会发展、环境气候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未来人类能源发展勾勒愿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含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道。尤其秦之驰道,“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道路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2019-01-30更新 | 3324次组卷 | 34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重点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