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3世纪的罗马。要求:标题包括选取时空的基本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近代西欧经济

材料一   中古后期到近代前期西欧重要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选摘   

时间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
14世纪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贵族领主的土地,建立租地农场,雇佣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二百多家手工工场,30000多雇佣工人。
16世纪荷兰人开始从海外进口香料之后,意大利的威尼斯失去其垄断地位,西欧国家可以经大西洋前往世界各地。
1521年—1600秘鲁和墨西哥的矿山出产了1.8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流入西班牙等西欧国家。
1536年—1635价值2.54亿英镑的金银流入欧洲,是西欧原有金银总储量的7倍以上,大量金银流入引起物价飞涨。
1564英国的一家手工工场,在一个大房间(车间)里,安放了200台织机,同时有200名织工进行操作生产。
1680年—1720越来越多的土地所有者迫于竞争将土地交给租地农场主经营;个体农民受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纷纷破产。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的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占有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占有的财富越多。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各宗主国限制其殖民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宗主国的特权性贸易公司垄断其殖民地的贸易。西方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与海上霸权也成为殖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其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摘编自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


(1)阅读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史实所反映的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时代特征或趋势,任选其中的一个特征或趋势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商业资本主义时期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特点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2023-05-30更新 | 652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子。18世纪后期,英国涌现了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家,他们往往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以期将儿童培养成符合成人理想的人,因而作品往往是寓含道德训诫的故事,说教性强。19世纪,在道德训诫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品

类别主要作品塑造的儿童形象
童话类《金河王》《公主与妖魔》《北风的背后》《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勤劳、勇敢、善良、诚实
苦难类《水孩子》《流浪儿》《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贫困、孤苦无依
探险类《捕鲸者彼得》《远在南美的大草原》《金银岛》勇于冒险、追求财富
知识、科幻类《蜡烛的故事》《时间旅行机》《摩若博士岛》《星际战争》热衷科学、追求真理
幻想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荒诞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富于想象、滑稽怪诞

——摘编自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

概括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6-14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66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对伦敦城市的重建进行了规范。出于实用与美观的需求,房屋烟囱的尺寸被大大地缩小,烟道变得狭小曲折。为防止堵塞,烟道需要定期打扫,于是英国人发明了用年幼儿童(尤其是男童)当“人体扫帚”来清理烟道的方法。在18世纪,各种力图废除儿童扫烟囱的努力都宣告失败。19世纪初,出现了能到代替儿童扫烟囱的机器,但因为购买机器的花费远高于雇佣男童,同时担心自己的生会被机器取代,多数扫烟囱师傅纷纷对此抵制。1834、1840年议会先后通过两项改善扫烟囱儿童待遇的法案,但许多儿童的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直到1875年,议会才通过立法终结了幼童扫烟囱的历史。

——摘编自施义慧《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扫烟囱儿童的命运》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以英国扫烟囱儿童命运转变折射出的社会变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英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整体视角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2-02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以下是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目录与正文摘编。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章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工业文明行进中社会问题的凸现

第二节   工业文明的批判者与辩护人

一、       激烈的批判者

工人阶级理论家:蒲鲁东(1809-1865)在1840年《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认为人类在权利方面生而平等,人人有权享有自己劳动的产品。资本家通过发放低廉工资的形式扣留工人们的劳动产品,这全然侵犯了工人们的权利,实质上就是一种盗窃行为。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772-1837)在其著作中指出,现实的工业文明或制度是一个社会分裂的文明体制,是一种无限制经济自由的制度,必然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无政府主义和生产危机,同时断言它正面临着灾难。傅立叶认为现实的“文明”无法改良,必须超越,并为此设计了进入更高阶级的未来“和谐社会”蓝图。

二、工业文明的辩护人

与此同时,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李嘉图(1772-1823),法国社会学家孔德(1788-1857)等人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明只有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第三节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工人运动的勃兴

……

三、巴黎公社一一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第四节……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理论探索

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剖析

三、超越工业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工业文明“批判者”与“辩护人”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拟定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标题或主题。
7 .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
8 . 世界的中心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而且它们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儿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等

材料二   但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格局。中世纪晚期开始,西欧进入重新整合的过程,封建领地在专制王权的强行压制下按地域整合,形成一个个“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它以民族共同体作为政治支撑点,以民族认同感作为思想支撑点,政治载体和精神载体由此衔接,在西方开启走向现代的步伐。在民族国家的扶持下,一种新的精神——资本主义精神在西方兴起,资本是它的轴心,市场是它的动力,工业和商业围绕它旋转,科学和技术是它的工具。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整个世界都被它拉着走。“西方中心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摘编自钱乘旦《关于亚洲文明的历史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所谓“黑暗时代”并不黑暗,说明其可能性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西欧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推动性因素。但有学者认为,“从航海大发现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指出其可能性依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10 .    欧洲城市发展

材料一   

左图是中古后期法国北部城市圣奥梅尔的城市印章正面,展示的是负责城市审判的议员。圣奥梅尔城市制定的章程被认为是最早的商业行会章程,包括了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并发展的各种规定,如维持城市秩序、禁止城市内的暴力行为,为城市道路和城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筹集资金等。——摘编自[日]河原温 《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二

176O 年前,英国的城市居民有的还从事 农业,有的虽是手工业工人,但一般还租几英亩地,把农活作为一种副业。此外,居民里还有手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房地产 者……等等。工业革命之后,一般说,工人阶级占居民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本主义城市的实际主人:工业家、金融家、靠年金或红利过 活者、房地产主……等等,约占居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还有少量的小资产阶级如小商人和人数极少的手工业者。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1785 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 除伦敦以外,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七十年以后,这样规模的大不列颠城市已经有了三十一个。
在这些新兴城市中,最突出的是兰开夏郡的曼彻斯特。在棉纺织厂出现之前,曼彻 斯特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商业中心。尽管它的历史悠久,但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曼彻斯特的人口,从 1772 年的二万五千人增至 1851年的四十五万五千人,成为第一个最著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英国城市发展变化与工业革命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