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下面漫画所绘现象的世界背景是
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扩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2019-01-30更新 | 3344次组卷 | 42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十九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等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城市人口的变化,对英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4 .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盛会,它汇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首届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下图)。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约630万人次参观。……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有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抽水机等等,这些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1)英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l l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3)据材料三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2002年,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截至2009年9月,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参观人数预计约7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4)2002年中国上海申博成功,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工业革命的影响。率先爆发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成为一场蔓延至全球的技术和经济变革,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下列是小王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归纳的知识,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A.德国B.英国C.垄断组织D.汽船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①、火车内燃机、电机、汽车、飞机等
发展趋势发生在②,再向欧美和其他地区扩张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以美国和③最突出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大机器生产和工厂资本和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④

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一座城镇: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刷成深紫色。”

(2)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初的英国B.18世纪末的俄国
C.19世纪中的英国D.19世纪末的美国

(3)1871年5月,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失败,马克思撰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其首创精神。这个“尝试”是指(     
A.宪章运动B.第一国际C.巴黎公社D.法国大革命

1799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祝贺乾隆80大寿。使团带来的礼物有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和地球仪等,还包括当时英国仗以掌握海上霸权的最先进的110门大炮战舰模型,却遭冷遇。当时马戛尔尼邀请接待重臣福康安观赏英国火枪兵演习,但福康安“意颇冷淡”,表示: “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4)结合材料和所学,推测马戛尔尼访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分析“重臣福康安”对火枪兵演习“意颇冷淡”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高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4-02-04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曼彻斯特时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段话(     
①肯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   ②指出了英国社会的前景
③分析了文明退化的原因   ④反映了城市污染的情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7月英商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开始部分通车,公开营业到1911年清政府覆灭之时的36年中,清政府共计修建铁路9100公里。在这些铁路的地理分布中,东三省几乎占了全国铁路里程的30%,几条干支线的完成,初步构成了整个东北地区的铁路骨架。清末东三省地区铁路修筑较多,主要是东北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晚清政府也积极改变政策,兴修铁路。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奉、京汉、津浦、京张四条千线以及与这些干线相连的正太、汴洛、胶济、道清四条支线初步构成了一个华北铁路网。整个长江以南地区修筑的铁路里程都较少,在华东地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修建的淞沪、沪宁、沪杭甬几条铁路。清代的铁路建设,亦为民国的铁路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其铁路的特点影响着今后的铁路建设。

摘编自朱树森《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及其地理分布》

材料二   1840年时,德法两国的铁路里程相差无几,且法国略长。到1850年,德国的铁路里程已接近6000公里,大约是法国的两倍。10年之后,德国的铁路长度却达到法国的两倍以上。德国的铁路建设相对于英法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早期就有铁路修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提出。各邦国出于经济利益和军事安全上的考虑都极力修建铁路,尤其是德国的河流大多呈南北走向,但是德国天然缺乏纵观东西交通要道,人工修建铁路可以克服这一天然的缺陷。除了民间募集资金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铁路是由国家建立,并由政府运营的。铁路的发展使得与铁路建设紧密相关的产品需求量大增,促进了机器制造业,钢铁煤炭行业的发展。在德国资本主义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铁路建设直接催生了德国股份制企业和新型金融业。

摘编自宋彩红《近代德国铁路建设及其与经济,政治互动研究(183519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所修建铁路的地理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德国铁路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024-01-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786一179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输入印度年均120万英镑,至1809年增加到1840万英镑。1813年到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增加近10倍。“印度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开始被大量外来棉织品充斥了”。印度的手工业者因失业而挣扎于死亡线上。当时的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棉织工人的白骨,把印度平原的土地都漂白了。”造成19世纪上半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工业革命使英国棉织品成本降低   ②印度手工棉纺织业生产效率低下
③英国输出商品破坏印度经济结构   ④苏伊士运河便利了英国掠夺原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商贸机构(部分)

时间国家机构名称
1531荷兰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
1580意大利里亚尔布市场银行
1600英国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1621德意志纽伦堡银行

材料二   早在1680年,英国议会中就有人提出反对印度棉织物输入的议案,1700年、英国议会宣布了禁止输入,贩卖和使用印度、波斯和中国染色棉织物的命令,进入19世纪后,英国工业资本提出自由贸易的要求,英国对印度的贸易有所改变,1813年后、英国的棉纱和棉织品充塞了印度市场,1814-1835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品,从不到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印度还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

——摘编自苏黎《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印度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印度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